[发明专利]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抑制系统和抑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0857.4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机 冲击 电流 抑制 器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抑制系统和抑制方法。抑制器件具有封装的外壳,外壳上具有接出的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并且抑制器件的内部包括:控制电路和晶体管,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控制端,晶体管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控制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电极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适于抑制开机冲击电流。本发明的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抑制系统和抑制方法,可靠性高且通用性强,可以简单方便的对开机冲击电流进行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抑制系统和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供电主要通过交流电网或直流供电系统,为实现稳定的供电,通常会在输入的一侧采用大容量电容器进行储能。然而,在电子设备开机时,输入端口的大容量电容器会瞬间充电,从而导致巨大的冲击电流,称为开机冲击电流(Inrush Current)。
当开机冲击电流出现时,后级电路还没有开始工作,后级电路的软启动功能没有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开机冲击电流对交流电网或直流供电系统会产生瞬间短路,进而对周边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周边电子设备重启、乱码和死机等故障。而电子设备的性能指标中会有一项开机冲击电流指标,用于系统集成中保险丝的选型。由此可见,对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是有利于电路保护和控制的重要的操作。
目前,本领域内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在电子设备的输入端串接热敏电阻,利用热敏电阻在常温下高阻、高温下低阻的负温度特性来抑制开机冲击电流。但是,串接热敏电阻会导致系统增加额外的损耗,显著降低整机能效。而且,在重复启动时,由于热敏电阻无法快速地降温到常温,热敏电阻就无法恢复高阻,依然会导致较大的开机冲击电流。除此之外,在电子设备稳态工作时,热敏电阻要维持在低阻状态,必须保持本体温度在80℃~100℃左右,这样会影响周边器件的温升和可靠性,严重时还会过热损坏。
为避免上述的问题,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不得不采用在开机且设备启动后,用继电器来短路热敏电阻,一方面可以省去热敏电阻的功耗,另一方面,可以让热敏电阻保持在常温状态,从而维持高阻状况,以满足反复开机时开机冲击电流抑制的效果。
但是,继电器的加入又带来2个新缺点:首先,继电器吸合和断开会出现拉弧,拉弧会产生电磁干扰,引起周边设备的异常工作。除此之外,还会带来继电器触点可靠性的新问题。继电器触点会产生氧化,导致继电器短路的阻抗增加,进而引起较高的功耗,尤其是沿海或户外长期工作的电子设备,如空调、光伏逆变器等。同时,继电器的弹片会有疲劳效果,长期工作后会引起触点闭合不良,甚至失败,这样就无法实现短路热敏电阻的目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热敏电阻的过热损坏。由于热敏电阻是串接在输入端,热敏电阻的时效会直接导致电子设备的供电切断而无法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此看来,领域内尚缺少一种通用性高的且对电路整体影响较小的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的方式和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抑制系统和抑制方法,可靠性高且通用性强,可以简单方便的对开机冲击电流进行抑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器件,所述抑制器件具有封装的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接出的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以及所述抑制器件的内部包括:控制电路和晶体管,所述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端,所述晶体管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控制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控制电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适于抑制开机冲击电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抑制器件的内部还包括二极管,与所述电容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