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式顶棚扶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1679.7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林密;赵明;梁远征;吴华中;杨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凯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56 | 代理人: | 黄幼姑 |
地址: | 351111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顶棚 扶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顶棚扶手,其结构包括扶手底座,所述扶手底座固定安装在顶棚上,所述扶手底座正面设置有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两端均与扶手底座相铰接,扶手底座侧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嵌设于顶棚内,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扶手本体侧端连接并带动扶手本体转动;所述扶手本体下方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顶棚正面且用于检测扶手本体前下方物体;本发明结构紧凑,安装牢固,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通过距离传感器和驱动电机配合,当乘客需要握持时,顶棚扶手可自动旋下,提升汽车科技感、智能化以及乘客乘坐体验,通过缓冲组件设计可极大缓冲刹车时的惯性力,防止扶手受冲击损坏,延长扶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主动式顶棚扶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情况参差不齐,意外情况时有发生,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制动或转弯的情况。为了防止乘客在汽车采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和前排座椅或其他乘客相撞,通常在除驾驶员以外的乘客座位车门上方的顶棚上设置扶手,乘客通过扶手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然而,现有的汽车顶棚扶手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到汽车顶棚横梁处,由于紧急情况下车辆具有较大的加速度,车内乘客的惯性力较大,扶手安装点产生的冲击很大,容易造成扶手安装点处被拉坏,乘客乘坐体验差,同时现有的扶手是通过乘客手动进行拉开握住,该步骤中扶手都是从上往下拉,但是由于汽车乘员身高不同,无法避免的使一些乘员在攀扶汽车顶棚时,儿童因为身高的原因拉不到扶手,无法将扶手拉开,乘客乘坐体验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顶棚扶手,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主动式顶棚扶手,其结构包括扶手底座,所述扶手底座固定安装在顶棚上,所述扶手底座正面设置有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两端均与扶手底座相铰接,扶手底座侧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嵌设于顶棚内,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扶手本体侧端连接并带动扶手本体转动;所述扶手本体下方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顶棚正面且用于检测扶手本体前下方物体;所述扶手本体握持部处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与扶手本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扶手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扶手本体侧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穿过通孔延伸至扶手本体内部并与锁止组件连接,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于扶手本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组件由锁止电机、卡轮、卡套组成,所述卡轮套设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末端,所述卡套与卡轮活动卡接连接,所述卡套另一侧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扶手本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锁止电机带动驱动块往返运动,所述锁止电机与距离传感器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套为环形结构,所述卡套活动套设于卡轮上,所述卡套内侧的卡齿与卡轮表面卡齿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电机与驱动块之间通过曲柄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扶手本体握持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锁止电机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电机与汽车制动系统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由缓冲部、若干个弹簧组成,所述缓冲部活动设置于扶手本体中部,所述缓冲部两端均通过多个弹簧与扶手本体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中部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两侧与扶手本体侧壁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填充有液体,所述阻隔板中部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控制两侧缓冲腔内液体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与汽车制动系统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1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成像镜头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的低分子量饱和全氟聚醚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