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040.0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碧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代理公司: | 广州赤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2 | 代理人: | 龚素琴 |
地址: | 52623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束层 缓冲 胶片 制造 装置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利用第一压力和/或第一温度挤出橡胶原料,利用挤出装置和压延装置的弧形压延空间压制橡胶原料,利用临时储存装置存储压延装置压制的橡胶片,将经过裁切的缓冲胶片粘覆于带束层,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利用卷曲存储装置存储缓冲胶片,导致缓冲胶片冷却、收缩、硬化的问题,提高缓冲胶片粘合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轮胎的带束层是用橡胶将轮胎的一周包覆多个帘线(cord)制成的,作为轮胎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保护胎体,增强胎面强度,承载并传递应力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轮胎所施加的负荷、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等作用,会使轮胎某一部位受力较大,实验发现轮胎带束层端点所受的应力较大,实际使用过程中,则表现为轮胎的第一、二带束层脱层,严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轮胎制造过程缓冲胶片存在厚薄不一,若缓冲胶片厚度较薄,无法实现平衡应力的作用;若缓冲胶片过厚,则会导致带束层过渡不好,带束层会明显波动,效果不佳。
此外,生产线中一般对缓冲胶片冷却、收缩、硬化后卷存至卷曲存储装置,待到生产轮胎带束层时,将缓冲胶片粘覆至带束层端部,然而,实验人员发现,利用上述方式制造的轮胎进行耐久试验时,由于轮胎肩部生热高,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之间出现脱层、肩空现象,导致轮胎无法正常通过实验,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平衡带束层应力,如何合理分布带束层间胶料,提升冠部强度,降低轮胎冠部生热,减少带束层脱层发生,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提高带束层生产效率,为轮胎长距离、高速行驶提供更好的保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一、利用卷曲存储装置存储缓冲胶片,导致冷却、收缩、硬化的问题;二、减少缓冲胶片制造过程中厚薄不均匀的情况;三、提高缓冲胶片粘覆粘合度;四、如何确保橡胶原料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带束层,带束层具有钢丝帘布,带束层缓冲胶制造装置包括:橡胶挤出装置:具有单螺杆结构的机头根据第一压力和/或第一温度将橡胶原料挤送至弧形结构的挤出口,弧形结构挤出口将橡胶原料输送至压延装置;压延装置:利用辊筒将弧形结构挤出口输送的橡胶原料压制成具有第一厚度橡胶片;切胶装置:利用切刀将第一厚度橡胶片切割成第一橡胶片,第二橡胶片,第三橡胶片,第四橡胶片;粘覆装置:将第一橡胶片的第一面粘覆于带束层第一位置,第二橡胶片的第一面粘覆于带束层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不同于第二位置;胶回收装置:包含驱动装置和输送带,其用于回收第三橡胶片,第四橡胶片至橡胶原料投入口。
本发明所述的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带束层缓冲胶片的制造装置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将橡胶片冷却至第一温度,所述第一橡胶片具有第一宽度,所述第二橡胶片具有第一宽度。
本发明所述的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还包括橡胶片临时储存装置,用于临时储存压延装置压制的第一厚度橡胶片,橡胶片临时存储装置包含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导轨通过螺丝与第一上托辊连接,第二导轨通过螺丝与第一下托辊连接,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位于同一垂直面,多个上托辊与多个下托辊在垂直面上交替布置。
本发明所述的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压延装置包含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形面与所述压延装置的所述第一辊筒之间形成容纳第一辊筒的孤形压延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带束层缓冲胶片制造装置,切胶装置还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第三切刀和切刀控制系统,切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切刀位置,使得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之间具有第一宽度,第二切刀和第三切刀之间具有第一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