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390.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5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华;麻志曜;张涛;关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3/147;F24F3/153;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朱燕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深度 除湿 空气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包括:溶液除湿装置;溶液再生装置,所述溶液除湿装置与所述溶液再生装置之间形成溶液循环回路;固体吸附转轮,所述固体吸附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末端显热处理装置;室内回风依次经过所述溶液除湿装置和固体吸附转轮的除湿区进行深度除湿后进入所述末端显热处理装置,所述末端显热处理装置对除湿后的回风进行温度调控后排出至室内;室外新风经过加热后依次经过所述固体吸附转轮的再生区和溶液再生装置后排出。所述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深度除湿需求,同时可实现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以及充分发挥热泵循环系统的高能效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过程包含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控两个方面,常规空调系统通常利用单一冷源来同时实现对温度、湿度的调控,会带来能量利用品位损失,并且会因无法适应室内显热负荷、湿负荷的逐时变化而无法实现建筑热湿环境的有效调控。
作为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形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利用不同的手段分别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通过送入干燥的空气来承担室内湿负荷、调节湿度,通过高温冷水或冷媒等来调节室内温度。这种空调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调节任务,在有效实现建筑热湿环境调控的同时还能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承担温度控制任务所需的高温冷水温度或冷媒温度一般在16~18℃左右,这时所需压缩制冷方式的冷源蒸发温度就可以远高于常规冷凝除湿方式对应的蒸发温度,制冷系统能效可以获得很大提高。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高温冷水机组,这也使得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了较好推广和应用。
与此同时,针对仓储空调、食品工业、电子工业等除湿量大、要求送风湿度低的工业建筑,目前仍缺乏适宜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形式,限制了这种新型空调系统方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与常规公共建筑相比,仓储、食品、电子等行业对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风供给等环境参数也有较高要求,一些工艺生产场合具有显热负荷高的特点,同时工艺生产及环境具有较高的除湿需求,使用常规的冷凝除湿等技术无法将空气的含湿量降低到这些的工艺生产的送风含湿量需求。针对这种对温湿度具有较高处理要求的场合,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形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其温湿度控制需求,实现高效系统营造。
从以上背景技术来看,目前尚未有针对仓储、食品、电子等工业特殊温湿度处理需求情况下的高效深度除湿空气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能够结合溶液除湿处理方法和固体吸湿方法进行湿度独立深度处理,利用内置热泵循环系统作为冷热源提高能效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深度除湿空气处理系统,
溶液除湿装置;
溶液再生装置,所述溶液除湿装置与所述溶液再生装置之间形成溶液循环回路;
固体吸附转轮,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溶液除湿装置的出风侧和溶液再生装置的进风侧,所述固体吸附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
末端显热处理装置,布置在所述固体吸附转轮的出风侧;
室内回风依次经过所述溶液除湿装置和固体吸附转轮的除湿区进行深度除湿后进入所述末端显热处理装置,所述末端显热处理装置对除湿后的回风进行温度调控后排出至室内;
室外新风经过加热后依次经过所述固体吸附转轮的再生区和溶液再生装置后排出。
优选地,还包括溶液热泵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溶液除湿装置除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传送给所述溶液再生装置用于所述溶液的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