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设备再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935.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武;王鲜艳;许振好;陈波;杨业裕;季守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B01D53/02;B01D53/26;B01J20/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彰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6 | 代理人: | 曹恒涛 |
地址: | 325299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空气 处理 系统 干燥设备 再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设备再生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当前时间周期内的打气过程中整车气压值变化的步骤;根据整车气压值变化获取干燥设备于当前时间周期内的预估再生时间Tr的步骤;对干燥设备当前再生过程计时,获取实际再生时间Tq,并根据实际再生时间Tq和预设再生时间Tr获取剩余再生时间Tl的步骤;于下一时间周期内,根据剩余再生时间Tl获取预估再生时间Tr并控制干燥设备再生的步骤,其能够根据空压机的打气量和整车气压值变化获取预估再生时间,并根据实际再生时间对下个周期内的预估再生时间进行调整,并控制干燥设备合理再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车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设备再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为整车运行提供其所需的用气。具体过程中,空气处理系统通过电控单元和总线模块与整车总线进行通讯,整车用气气压传感器感应到整车气源气压小于最低打气压力时,则向电控单元发送气压信号,随即,发动机带动空压机打气;相应的,若整车用气气压传感器感应到整车气源气压大于最高用气压力时,则电控单元控制系统内部电磁阀工作,从而控制空压机停机。
在上述空压机工作为整车运行提供用气的过程中,压缩的气体内含有不同程度的水汽,这些水汽会侵蚀整车内部管路及连接部件,因此,空气处理系统又需要配置干燥器装置,从而能够吸收空压机工作产生气体内含有的水汽。
例如,在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器装置采用的一种干燥筒。干燥筒内的分子筛吸收水汽,随分子筛不断吸收水汽,其吸收能力会逐渐降低,直至其达到饱和状态时干燥性能失效。而恢复干燥筒分子筛吸收性能的过程,也即干燥筒的再生过程。干燥筒的再生过程,其实质是对干燥筒内的分子筛吸收的水汽进行释放的过程,从而,这种分子筛吸收水汽后再释放的反复过程,使得干燥筒能够持续保持稳定的吸水性能,换句话说,是能够持续对空压机压缩的气体进行干燥。
实际工况下,空压机工作产生压缩气体的过程和干燥器设备对气体进行干燥的过程为同时进行,理论上,要求空压机工作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地被干燥筒进行干燥,然而,当干燥器装置饱和后,需要等待其再生过程完成后,才能继续工作。受限于早先的技术,干燥器装置完成再生的过程中,空压机只能停止压缩或者降低打气功率。而技术革新的趋势,是要求干燥器装置在及时干燥的同时,又能够实时完成再生过程,也即,要求干燥器的再生速率能够匹配其干燥速率。
然而,现有技术下,干燥器的再生速率能否与其干燥速率匹配,不仅仅受制于其自身的性能,甚至,其再生和干燥速率的配置与空压机工作配置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整车运行过程中,整车总线模块根据其采集到的车速信号、刹车信号、油门信号以及扭矩信号灯,会实时间断地控制空压机工作供气或者停止打气,因而,无法按照固定的时间轴控制干燥器设备的再生。
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下干燥器装置的再生过程进行改进,以解决其存在的再生过程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空压机的打气量和整车气压值变化获取预估再生时间,并根据实际再生时间对下个周期内的预估再生时间进行调整,并控制干燥设备合理再生的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设备再生控制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车空气处理系统中干燥设备再生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当前时间周期内的打气过程中整车气压值变化的步骤S1;根据整车气压值变化获取干燥设备于当前时间周期内的预估再生时间Tr的步骤S2;对所述干燥设备当前再生过程计时,获取实际再生时间Tq,并根据实际再生时间Tq和预设再生时间Tr获取剩余再生时间Tl的步骤S3;于下一时间周期内,根据所述剩余再生时间Tl获取预估再生时间Tr并控制所述干燥设备再生的步骤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