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4877.9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2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庐平;韩志;陈春雷;傅强;郝晋斐;刘凯;贺雨;赵紫珅;王富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天印;郝博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 接触 压力 检测 系统 校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载荷施加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载荷信号,对受电弓的滑板施加载荷;水平移动模块,用于带动载荷施加模块在受电弓的滑板上移动;压力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载荷施加模块在受电弓的滑板上水平移动,处于受电弓的滑板的不同位置时,受电弓对载荷施加模块的反作用力;校准模块,用于将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出的反作用力与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进行校准。本发明可为受电弓接触力检测系统提供准确的载荷值,实现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提升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测量的重复性、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它通过在交纵复杂的铁路接触网上滑动,为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提供动力。在车辆高速运行中,受电弓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受电弓接触网检测系统进行弓网状态检测,在运行状态下接触网与受电弓的接触力值是评判受电弓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接触力过小容易造成燃弧,甚至受电弓与接触线脱离,引发事故;接触力过大则会降低接触线和受电弓的使用寿命。
受电弓接触力检测采用的是受电弓接触网检测系统中的受电弓接触力检测装置,它通过安装在受电弓四个角上的压力传感器对受电弓的受力情况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得到受电弓所受接触力。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传感器精度和安装位置改变影响,受电弓接触力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现有的标定方法是通过一个经检定合格的10kg砝码完成的,用支撑棒撑起被检测受电弓,将砝码放在安装有受电弓接触力检测装置的受电弓滑板上,改变标准砝码在受电弓滑板上的位置进行标定。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虽然砝码在使用前已经进行检定,但砝码作为质量单位的实物载体,在不同的海拔和温湿度条件下,其受力大小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无法为受电弓提供准确的压力值。
另外校准操作需要在受电弓滑板多个位置重复加载压力,手动加载砝码无法保证每次加载压力的位置一致,影响测量的重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用以提升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校准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该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包括:
载荷施加模块,垂直设置于受电弓的滑板上,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载荷信号,对受电弓的滑板施加载荷;
水平移动模块,用于带动载荷施加模块在受电弓的滑板上移动;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载荷施加模块在受电弓的滑板上水平移动,处于受电弓的滑板的不同位置时,受电弓对载荷施加模块的反作用力;
校准模块,用于将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出的反作用力与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进行校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该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方法,用以提升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校准的重复性、准确性,该受电弓接触网压力检测系统的校准方法包括:
载荷施加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载荷信号,对受电弓的滑板施加载荷;所述载荷施加模块垂直设置于受电弓的滑板上;
水平移动模块带动载荷施加模块在受电弓的滑板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4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动热管总成及其夹持件
- 下一篇:一种管桩轨道专用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