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重要度抽样的无人车超车场景关键测试案例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7351.6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任羿;谢楚安;杨德真;孙博;冯强;王自力;钱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Q10/06;G06Q50/30;G06F111/08;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要 抽样 无人 超车 场景 关键 测试 案例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重要度抽样的无人车超车场景关键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无人车超车场景,分析确定超车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根据无人车在面对周围车辆超车的场景实例,确定无人车应对超车的可靠性影响因素,作为衡量超车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无人车超车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是衡量无人车应对超车车辆超车是否能达到安全可靠的关键指标,无人车超车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车辆类别、速度影响因素、车身转角因素、位置影响因素;
步骤1:依据车辆的普通特征、使用目的及功能,将车辆划分为不同类别,并设定每种类别车辆的前后左右轴距;
步骤2:分析确定速度影响因素集合,它包括本车速度、超车车辆速度、左车速度、右车速度、前车速度、后车速度;
步骤3:分析确定超车车辆车身转角影响因素,建立二维坐标系,纵轴y为平直马路正方向,横轴x与平直马路正方向垂直,取坐标平面的直线l表示超车车辆车身的方向;
步骤4:分析确定位置影响因素集合,它包括本车位置、超车车辆位置、左车位置、右车位置、前车位置及后车位置,对超车车辆、左车、右车、前车、后车编号,分别记作Ⅰ、Ⅱ、Ⅲ、Ⅳ、Ⅴ,并将每一相关车辆视为质点,以车辆底盘中心标记每一车辆的位置,用二维坐标表示,将无人车及其他相关车辆的位置记作(x,y),记本车位置为(x0,y0),且在t=0时刻,x0=0,y0=0,超车车辆位置、左车位置、右车位置、前车位置、后车位置分别表示为(xⅠ,yⅠ)、(xⅡ,yⅡ)、(xⅢ,yⅢ)、(xⅤ,yⅤ)、(xⅥ,yⅥ);
步骤二:超车可靠性影响因素参数分析;
对无人车的超车可靠性影响因素参数化处理,收集实际使用数据,对参数进行分类并分析确定参数的范围及分布,并提出超车可靠性的安全判据,本步骤包含4个子步骤:
步骤1:将无人车超车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化处理,
(1)依据车辆的普通特征、使用目的及功能,将车辆划分为c种类别,分别记作{u1,u2,...,uc},并根据不同种类车辆的轴距、车长不同,构建各类车辆的影响参数集{α1,α2,...,αn},{β1,β2,...,βn},其中,αc表示步骤一中所划分的第c种车辆的轴距长度,c=1,2,…n,αc>0;βc表示第c种车辆的车长,c=1,2,…n,βc>0;并分别记无人车的轴距和车长为α0,β0;
(2)基于车辆在时间段t内的速度由车辆的瞬时速度及车辆的加速度决定的原则,0s≤t≤1s,构建速度影响参数集{v0,vⅠ,vⅡ,…vⅤ},{a0,aⅠ,aⅡ,…aⅤ},其中,v0(t)表示无人车在t时刻的速度,vi(t)表示编号为i的车辆在t时刻的速度,vi(t)≥0;a0(t)表示无人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ai(t)表示编号为i的车辆在t时刻的加速度,ai(t)≥0;
(3)超车车辆在执行超车操作过程中的车身转角会影响超车车辆的超车方向以及超车路径,因此,构建车辆车身转角影响参数集θi(t);其中,θi(t)表示编号为i的车辆在t时刻的车身转角,在建立的坐标平面上,连接车头和车尾令其为直线l,与坐标轴交于原点,l与y轴的夹角即为编号为i的车辆车身转角θi(t);其中,以超车车辆在直行情况下的θ为基准0°,车辆在执行右转操作时θ为正值,执行左转操作时θ为负值;θi(t)的取值范围为-90°≤θ≤90°;
(4)基于无人车与周围各车辆距离越远,超车安全性越高的原则,构建位置影响参数集,作为衡量位置因素超车可靠性的依据,令t=0时,位置因素x0|t=0=x0(t)=0,y0|t=0=y0(t)=0,并记t时刻时的位置为xi|t=t=xi(t),yi|t=t=yi(t);在此基础上,记位置影响因素的参数集为{dⅠ,dⅡ,…dⅤ},{sⅠ,sⅡ,…sⅤ};其中,sci代表第c种类且编号为i的车辆在t时刻与无人车的横向距离,dci代表第c种类且编号为i的车辆在t时刻与无人车的纵向距离;计算公式如下(1)、(2)所示:
步骤2:依据可靠性影响因素的不同性质,将各可靠性影响因素分类;
(1)对于车长αc及轴距βc,该参数是由车的类型c所决定的,对一天内马路上行驶过的各c类车辆的数量进行计数,计算各类型车辆出现的概率pc,得出c种类别车辆出现频次的离散分布,作为生成关键测试案例时他车类型抽样的数量及概率的依据;
(2)对于垂直距离dci(t)及纵向距离sci(t),该参数是由位置因素xi(t)、yi(t)以及θi(t)依据数学关系计算所得出的;
(3)对于vi(t),ai(t)及θi(t),做以下步骤3所示的数据处理;
步骤3:收集可靠性影响因素在正常行驶下的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确定参数的范围以及服从的分布;
(1)基于不同超车场景,收集可靠性影响因素在正常行驶下的数据;
①在某一次无人车超车的仿真场景下,通过仿真系统的输出值,无人车可实时读取得到可靠性影响参数的数值xj,其中,xj表示第j个观测数据,j=1,2,…,N;
②对无人车超车仿真场景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并重复①中操作,即得到由N个样本观测值组成的观测数据集X;
(2)拟合各参数的观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剔除噪声数据,生成可用数据,并取其最小值及最大值,作为该参数的参考取值范围,分别记作[vimin,vimax]、[aimin,aimax]、[θimin,θimax];
(3)对生成的各参数的可用数据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记为x(1),x(2),…,x(n),其中下标表示排列的顺序号,分布拟合后得到经验分布函数,公式如下(3)所示:
比较经验分布函数与理论分布函数,得出参数服从的分布假设;
(4)基于假设检验,进行分布检验,最终确定参数服从的分布;
步骤4:基于无人车超车场景,提出超车可靠性事故判据;
针对无人车超车场景,仿真系统实时监测更新并迭代sci(t)、dci(t)、vi(t)、ai(t)、θi(t)的数值,可生成得超车可靠性超车场景的测试案例,其中,无人车出现被追尾、被侧碰、被他车对角撞,而无法被安全超车的判据为:
基于此,可得到瞬时速度vi(t),加速度ai(t)以及车身转角θi(t)的极大极小值、服从的参数以及超车可靠性的安全判据;
步骤三:构建高斯混合模型,确定模型参数;
基于得出的参数范围及服从的分布,建立无人车超车场景的混合高斯模型,并采用迭代方法求解,从而确定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本步骤包含2个子步骤:
步骤1:基于参数对无人车超车场景建立混合高斯模型;
高斯混合模型是由k个单高斯模型组合而成的模型,其中k=1,2,…,K;基于步骤二得出的k个无人车超车场景影响因素,且每个影响因素均遵从单高斯模型将其组合,得到无人车超车场景的混合高斯模型,令δk为所有观测数据中属于第k个子模型的概率,且δk满足因此,由定义得高斯混合模型的概率分布为
步骤2:使用迭代算法,确定模型的参数;
确定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μk,σk,δk},采用迭代的EM算法求解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1)计算每个数据j来自子模型k的可能性公式如下:
其中,γjk表示第j个观测数据属于第k个子模型的概率;
(2)计算新一轮迭代的模型参数;
(3)重复计算(6)和(7)直至收敛,即取ε=0.01,最终确定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μk,σk,δk};
步骤四:重要度抽样,变换高斯混合模型,确定关键测试用例;
(1)综上,仿真系统给出的任意观测数据xj,均满足由无人车超车可靠性影响参数构建的混合高斯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
(2)基于构建的混合高斯模型,定义用于采样的新概率密度函数P(x),以及权重
(3)从P(x)中抽取k个独立同分布的样本x1,x2,…,xk;
(4)利用独立样本估计各个参数期望,最终生成无人车超车场景关键测试案例的参数,并还原为真实的测试场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3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关节自动润滑系统
- 下一篇:单人便携式压缩空气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