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438.3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瑞;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5B9/06 | 分类号: | F25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 工质 联合 循环 | ||
本发明提供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属于热力学、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升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与制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热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包括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等。
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的科学生产和科学利用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本发明针对变温型中温热资源和高温热需求,也考虑到同时利用动力驱动或兼顾动力需求,提出了采用相变过程或相变过程为主实现低温放热,采用变温过程或变温过程为主实现中温吸热,以及采用变温过程实现高温供热的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升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2.第二类单工质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升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