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792.6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7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雄;邹妮;曾汉良;曾祥;刘国华;蓝广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4/15;A01G24/10;A01G24/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修复 方法 | ||
1.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设置培养畦,种植芒萁孢子,获得芒萁幼苗;
步骤S200:设置育苗畦;
步骤S300:将所述芒萁幼苗移植至所述育苗畦内,并在所述育苗畦内培育获得芒萁植株;
步骤S400:将所述育苗畦安装在待修复的边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采集所述芒萁孢子;
步骤S120:制作带有所述芒萁孢子的孢子液;
步骤S130:制作所述培养畦,并在所述培养畦内填充第一土壤基质;
步骤S140:在每平方米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上喷洒40ml至60ml的孢子液;铺撒厚度为1.5mm至2.5mm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盖上农用薄膜,在所述培养畦上方搭建高为0.8m至1.2m的支架,并披上透光度为50%至60%的遮荫网;
步骤S150:为所述芒萁孢子的初期萌发和生长提供环境条件,直至第一土壤基质上长出芒萁幼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0包括:
步骤S111:准备多个塑料袋;
步骤S112:将多个所述塑料袋分别套设在孢子囊将要成熟的芒萁羽叶上;
步骤S113:至少30天后,取下多个含有所述芒萁孢子的所述塑料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0包括:
步骤S121:准备清水;
步骤S122:分别冲洗多个所述塑料袋以获得所述孢子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0中,所述的制作所述培养畦包括:
铺设规格为宽为0.8m至1.2m、长为1.0m至2.0m,且厚度4cm至6cm的泡沫板;在所述泡沫板上铺设厚度为2.5cm至3.5cm的第一土壤基质;
所述第一土壤基质由经过10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土壤基质配置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平铺多个无纺土工布,多个无纺土工布分为多列,各列上相邻的所述无纺土工布分别相接,相邻两列的无纺土工布之间分别形成25cm至35cm的步道;
步骤S220:在多个所述无纺土工布上分别设置供所述芒萁幼苗栽种的第二土壤基质厚度3cm至4cm,获得多个所述育苗畦;
步骤S230:在所述第二土壤基质上方1m至1.5m处搭建支架,并在所述支架上搭设透光度在50%至60%之间的遮荫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0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由经过5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配置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10:将所述芒萁幼苗通过带土移植的方式移植至育苗畦内;
步骤S320:对育苗畦内的芒萁幼苗进行培养,直至所述芒萁幼苗生长至高为5cm以上的所述芒萁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7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