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4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350.3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肖文德;彭祥麟;董旭;李骥;韩俊峰;姚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12 | 分类号: | C30B29/12;C30B23/02;C30B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Bi4Br4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和拓扑材料领域。所述薄膜为α相Bi4Br4。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在基底上生长Bi薄膜;所述基底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单晶(001)解理面或HOPG(0001)解理面;将BiBr3采用高温裂解的方式在Bi薄膜的表面上沉积Bi和Br,当沉积在Bi薄膜表面上的薄膜的厚度是Bi薄膜厚度的4~5倍时,沉积结束;当基底为HOPG(0001)解理面时,基底上的薄膜为Bi4Br4薄膜;当基底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单晶(001)解理面时,基底上的薄膜为BiBr薄膜,对其进行退火处理,得到Bi4Br4薄膜。所述Bi4Br4薄膜品质良好,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i4Br4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和拓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内部绝缘,表面允许电荷移动的材料,拥有自旋轨道锁定的表面态和边缘态。理论上,拓扑绝缘体通过电子结构的调控,能实现无耗散的载流子传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凝聚态物理的内涵,还可能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并有研究报道拓扑绝缘体可以在红外探测系统、量子传感系统和饱和吸收体方面进行应用。
2007年,维尔茨堡大学Molenkamp研究组成功制备具有拓扑属性的 HgTe/CdTe量子阱,发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2013年清华大学薛其坤研究组在拓扑薄膜(Bi,Sb)2Te3中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由于许多拓扑材料体系结构复杂、制备困难且仅能工作在极低温度条件下,因此具有拓扑属性的薄膜一般对材料的选择和制备要求都非常高,目前报道的具有拓扑属性的薄膜材料还非常少。
Bi4Br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拓扑绝缘体,Bi4Br4分为单层材料和多层材料,其中,单层Bi4Br4的全局体能隙约为180meV,由于室温引起的能量涨落约为26 meV,所以,理论上该材料可以在室温条件下正常工作;另外,α相Bi4Br4材料,其(100)面还保留着起源于拓扑的边缘态,能够显著吸收小于带隙(0.2eV) 的中远红外的光子,在大于7微米中远红外波段具有宽光谱的响应,在新型红外系统中将有重要应用;β相Bi4Br4三维块体材料是弱拓扑绝缘体,在单轴应变下,体系将发生拓扑相变,有利于实现拓扑性能的调控。
目前,Bi4Br4还只有块体状的材料,通常薄膜状的材料更有利于应用,但是针对Bi4Br4材料还没有相关薄膜化的技术报道,因为Bi4Br4在常压下的稳定相是α相Bi4Br4,具有各向异性的准一维链结构,其链内化学键较强,而链间范德华力较弱,所以,在生长过程中难以形成薄膜;Bi4Br4作为一种拓扑绝缘体,薄膜制备的优劣对其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薄膜中的缺陷或掺杂都会使Bi4Br4薄膜丧失拓扑边缘态导电性;进而会限制Bi4Br4这种拓扑材料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