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609.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建;申益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新建 |
主分类号: | B66B5/06 | 分类号: | B66B5/06;B66B3/02;B66B11/02;B08B1/04;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胡远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遇险 楼层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包括电梯箱壁,楼层按钮,安装腔,处理器和连接线,其中:楼层按钮和安装腔设置在电梯箱壁的表面,且安装腔在楼层按钮的正上方;所述处理器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本发明安装腔,处理器的设置,在使用时,在电梯遇险后,能够有效的为电梯内部的乘客以及外部救援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能够有效的对照明装置及摄像装置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具有较高的防护性,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的垂直交通工具,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电梯已经中高层建筑物中的不可或缺的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梯作为一种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是交所难免的,为了保证电梯出现故障时乘客的安全,电梯设计上采取了很多的保护装置以及报警检测装置。但是现有的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依然存在着在遇险后,不能够有效的为电梯内部的乘客以及外部救援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不能够有效的对照明装置及摄像装置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依然存在着在遇险后,不能够有效的为电梯内部的乘客以及外部救援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不能够有效的对照明装置及摄像装置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一种电梯遇险楼层检测报点装置,包括电梯箱壁,楼层按钮,安装腔,处理器和连接线,其中:楼层按钮和安装腔设置在电梯箱壁的表面,且安装腔在楼层按钮的正上方;所述处理器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包括腔体,盖板和把手,且腔体开设在电梯箱壁的表面;所述盖板通过轨道嵌套在腔体的表面;所述把手设置在盖板表面的中下方。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包括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集成箱和电梯外控制面板主体,且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的中间;所述集成箱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下方;所述电梯外控制面板主体设置在监测室。
优选的,所述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屏,摄像头,控制按键和喇叭,且显示屏设置在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的中上方;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屏的正上方;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所述喇叭设置在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表面下端的中间;所述电梯内控制面板主体通过数据线与集成箱内部的总控制器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成箱包括箱体,底座,支架和弹簧,且底座设置在箱体的底端;所述支架呈镜像的位置设置在底座的两端;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架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透明室,照明灯,第二透明室,摄像头,电机和清扫齿,且透明室设置在底座的一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透明室的内部;所述第二透明室设置在底座的另一端;所述摄像头设置在第二透明室的内部;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底端的中间;所述清扫齿与电机进行连接,且清扫齿在第一透明室和第二透明室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总控制器,备用电源,无线发射模块,报警模块,速度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安装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时,当电梯处于安全状态下,能够对内部的处理器进行保护工作,防止碰伤。
2.本发明处理器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使电梯的内部的人员通过显示屏观察自己处在何处,避免慌乱,同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沟通。
3.本发明集成箱的设置,有利于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通过支架和弹簧的设置,能够对底座进行保护,防止对内部的照明灯和摄像头造成碰伤,同时通过底部清扫齿的设置,能够对第一透明室和第二透明室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在出现危险无法观察所处的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新建,未经陆新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