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662.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慧;褚展鹏;霍福磊;金崇阳;刘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耐压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设备底架、缸体、待测试管材及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所述缸体设置在设备底架上方,所述缸体内部底面在靠近其封口端位置设置滚轮;所述缸体开口端固定设置法兰内撑套,所述待测试管材一端设置在滚轮上,另一端设置在法兰内撑套上,且所述待测试管材一端设有堵头,另一端设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与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导管相连通,用于管材耐外压测试计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待测试管材两端进行密封封堵,并通过设置U型管,通过观察U型管中液面的升高与降低,准确的反映出测试管材的压扁情况,同时还配备摄像头及显示器,可实时观察管材变形情况,该装置不仅可定性测试管材变形,还能定量测试管材变形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船舶以及油田领域中一般都是用钢管进行输送介质,其主要缺点就是非常容易腐蚀,由于管道常年浸没在海水中,钢管容易生锈损坏,且钢管比较重,减少了船舶的载货量。后来开始用塑料管代替钢管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PE管应用较为广泛,耐腐蚀性较好,重量轻,但是PE管的环刚度远远不如钢管,因此在实际工况使用前,需要对待使用PE管进行耐外压测试来判断管道在承受此外压下的变形情况。目前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装置,安装过程非常繁琐,工作量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管材耐外压测试的准备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仅能测试塑料实壁管;同时也只能人为肉眼观察被测试管材内壁的变形情况,测试结果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包括设备底架、缸体、待测试管材及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所述缸体设置在设备底架上方,所述缸体内部底面在靠近其封口端位置设置滚轮;所述缸体开口端固定设置法兰内撑套,所述待测试管材一端设置在滚轮上,另一端设置在法兰内撑套上,且所述待测试管材一端设有堵头,另一端设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与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导管相连通,用于管材耐外压测试计量;所述缸体顶部设有排气阀门,所述排气阀门与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之间通过第二导管与相连通,用于管材耐内压测试计量;所述缸体顶部设有进水阀门,用于管材耐外压测试时,连接静液压试验机的打压线,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进气阀门,用于管材耐内压测试时,连接抽真空管线,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连接处设有三通阀门,用于管材耐外压与耐内压之间的测试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管材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管材形变在线观察装置,所述管材形变在线观察装置包括摄像头及显示器,所述摄像头设置在缸体内侧顶部位置处,所述显示器设置在设备底架上,且显示器与摄像头之间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所述管材变形在线计量装置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固定设置在设备底架上,所述U型管一端口上设有带孔密封塞,且所述U型管表面设有刻度,内部装有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套与待测试管材之间设有卡压片,所述卡压片由两瓣组成,所述卡压片的外表面采用锥面,卡压片内表面设有连续齿型,且连续齿型末端设有O型圈槽,所述O型圈槽内设有O型圈。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试管材在位于堵头一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待测试管材之间设有卡压片,所述套筒内表面设置成锥面,且其锥度与卡压片外表面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包括堵头主体及设置在堵头主体端部的限位安装块,所述堵头主体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一,所述限位安装块上设有六角凸台,便于堵头拆装,所述限位安装块上设有外螺纹连接,用于与套筒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内撑套包括法兰盘、设置在法兰盘一侧的管材安装套及设置在法兰盘另一侧的锁紧套安装套,所述锁紧套安装套末端设有限位台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