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大断面开切眼一次成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961.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辉;冯英华;王贵虎;王帅帅;孙梦迪;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断面 开切眼 一次 方法 | ||
1.一种煤矿大断面开切眼一次成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断面切眼围岩质量评价、一次成巷工程类比、围岩稳定机理分析方法、支护结构、施工工艺及设备、补强支护和现场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切眼围岩质量评价,其特征在于:(1)岩样力学测定,包括:单轴压缩强度和抗拉强度;(2)切眼的围岩煤岩地质力学参数评估,包括:BQ岩体质量评价和RQD岩体质量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巷工程类比,其特征在于:(1)地质条件的相似性;(2)工程围岩强度条件相似;(3)工程条件的相似性;(4)施工工艺相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切眼围岩稳定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巷作业方式对围岩控制的影响研究,大断面切眼交替掘进围岩变形规律、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巷道围岩损伤破坏机理,分析围岩控制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开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及设备,其特征在于:(1)施工工艺:两次交替掘进,一次成巷,交接班→安全质量检查、设备检查→开机截割(首次掘进段面)→敲帮问顶→临时支护、安装防片帮网→顶部永久支护→开机截割(二次掘进段面)→敲帮问顶→临时支护、安装防片帮网→顶部永久支护→帮部永久支护;(2)装岩方式:掘进施工中采用综掘机装货、皮带机出煤(矸);(3)打眼机具:岩石使用Z7665气腿式凿岩机配合φ22×2000mm六棱钻杆及φ43mm一字型钻头;煤巷使用MQS-50/1.6型气动手持式钻机,配合麻花钻杆、人字φ43mm风煤钻头打眼;顶部锚杆采用MQT-130/3.2型锚杆钻机配合φ19×1.2m六棱接杆钻杆、φ32mm二翼复合片锚杆钻头;施工锚索时使用φ32mm二翼复合片锚杆钻头。后路帮部锚杆采用ZQS-65/2.5型气动手持式钻机、φ26×1.2/2.5m湿式麻花钻杆及φ28mm湿式麻花钻头;(4)运输方式:综掘机→切眼(链板机)→风巷(皮带机)→车场集中巷(皮带机)→车场煤仓→辅助运输上山(皮带机)→运输大巷(皮带机)→主运石门(皮带机)→主井煤仓→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开切眼一次成巷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1)临时支护:选用机载临时支护;(2)支护方式:采用锚带网索联合支护,顶板和帮部(老塘侧)采用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帮部(开采侧)采用玻璃钢锚杆;均采用钢带+金属编织网护表;锚索采用钢绞线,正中矩形布置,巷中3根锚索间距800mm,顶板锚索长度不小于7m,有效锚固长度不小于1.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支护,其特征在于:滞后迎头沿巷中布置一排单元式支架,间距5m,初撑力不低于24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开切眼一次成巷现场监测,其特征在于:(1)表面收敛观测采用三角法,共计6条测线,用于分析顶板、左帮、右帮和底板的累计位移量;(2)深部多点位移监测采用4基点,分别监测锚索锚固区域、锚杆锚固区域和施工影响区之间的相对位移量;(3)支护结构受力监测采用锚杆(索)测力计,监测锚杆(索)轴力的变化;(4)钻孔窥视观察围岩控制范围内开挖扰动的次生裂隙发育情况;(5)单元支架受力监测验证围岩控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9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感器骨架组装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清洁分相乳白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