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0602.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韩萃;董双林;高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淡水 来源 鱼类 溯源 技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方法。综合矿物元素指标、同位素图谱以及磷脂脂肪酸,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38个指标中筛选出海水和淡水养殖鲑科鱼间差异显著的21个指标,然后通过SDA分析,进一步筛选出7个指标即元素Na、同位素δ2H、磷脂脂肪酸20:5n3、22:1n9、24:1n9、∑SFAs和∑n6PUFAs。所述分析方法为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典型判别分析CDA方法、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或K近邻判别分析(KNN)方法。本发明还提供海水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检测的模型,为LDA、KNN或RF模型。使用筛选出的7个指标建立海水和淡水养殖鲑科鱼类鉴别方法及鉴别模型,从而高效、准确的鉴别海水和淡水养殖的鲑科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溯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养殖水域例如海水或淡水是鱼类及其他水产品的重要生产方式。由于海水和淡水养殖的水产品风味差异较大(Liang et al.,2008;Burr et al.,2012),导致消费者对其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不法商家为谋取更高利益,有意篡改水产品标签信息,混淆水产品生产方式(Molkentin et al.,2015;Zhang,et al.,2019)。因此,消费者对水产品标签的真实性极为关注。
有关食品溯源的许多研究表明,单一溯源方法准确率较低(Turchini et al.,2009;Carter et al.,2015),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合使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高效的溯源技术,在食品溯源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Carter et al.,2015;OrteaGallardo,2015;Gopi et al.,2019a,2019b;Li et al.,2019;Liu et al.,2019)。但对于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还没有有效的区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检测方法,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综合矿物元素指标、同位素图谱以及磷脂脂肪酸,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38个指标中筛选出海水和淡水养殖鲑科鱼间差异显著的21个指标,然后通过SDA分析,进一步筛选出7个指标,因此本发明提供元素Na、同位素δ2H、磷脂脂肪酸20:5n3、22:1n9、24:1n9、∑SFAs和∑n6PUFAs7个指标在海水和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检测中应用;
所述的分析,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元素Na、同位素δ2H、磷脂脂肪酸20:5n3、22:1n9、24:1n9、∑SFAs和∑n6PUFAs作为指标来区分海水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溯源检测;
另一种分析,是采用典型判别分析CDA方法;
再一种分析方法,是采用所述的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其中海水养殖和淡水鲑科鱼样品的线性判别函数如下:淡水组=0.07(Na)-16.28(δ2H)+16.88(20:5n3)+0.02(22:1n9)+17.34(24:1n9)+5.76(∑SFAs)+8.68(∑n6PUFAs)-1108;海水组=0.08(Na)-14.95(δ2H)+18.67(20:5n3)+0.70(22:1n9)+13.68(24:1n9)+5.41(∑SFAs)+7.48(∑n6PUFAs)-979.55。
本发明再提供另一种分析方法,是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或K近邻判别分析(KNN)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水淡水来源鲑科鱼类的判别模型,所述的模型是使用元素Na、同位素δ2H、磷脂脂肪酸20:5n3、22:1n9、24:1n9、∑SFAs和∑n6PUFAs作为指标建立的LDA、KNN或RF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