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0708.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潘远江;高元吉;马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68 | 分类号: | G01N27/68;H01J49/00;H01J4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高燕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弧 等离子体 不饱和 脂肪酸 双键 氧化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基于的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敞开式电弧电离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所述敞开式电弧电离源包括电弧发生器和样品探针,所述电弧发生器的两极连线的中点与质谱入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电弧发生器电源,使电弧发生器两极产生稳定的电弧等离子体;
(2)采用样品探针蘸取待测不饱和脂肪酸样品,将样品探针前端置于电弧发生器的两极之间与质谱入口之间,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碳碳双键被等离子体诱导生成环氧化产物,热解吸电离后进入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实现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定位和检测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弧发生器的两极之间与质谱入口之间的距离为4~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探针前端与电弧发生器的距离为0.5~5mm;样品探针前端与质谱入口的距离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探针与质谱仪锥孔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90~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探针为玻璃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蘸有待测不饱和脂肪酸样品的样品探针前端在电弧发生器的前端开口与质谱入口之间停留的时间为0~10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不饱和脂肪酸样品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有机溶液、水溶液、血清、血液、基质样品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不饱和脂肪酸样品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有机溶液、水溶液或简单基质样品时,所述的样品探针为玻璃毛细管;玻璃毛细管的前端与电弧发生器的距离为0.5~3mm;玻璃毛细管的前端与质谱入口的距离为1~10mm;玻璃毛细管与质谱仪锥孔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90~1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不饱和脂肪酸样品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血清、血液或复杂基质样品时,所述的样品探针为微量注射器;微量注射器的前端与电弧发生器的距离为1~5mm;微量注射器的前端与质谱入口的距离为1~10mm;微量注射器与质谱锥孔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90~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键环氧化及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顺-11-十八碳烯酸、花生四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7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