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网络健康画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2265.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庆;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K9/62;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交通 网络 健康 画像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网络健康画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路网区域中设定时间内车辆道路信息;对所述车辆道路信息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所述待分析的路网区域的城市交通流网络;采用渗流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时刻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的健康状态;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刻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的健康状态进行划分;利用划分结果对待分析的路网区域的城市交通流网络进行健康画像。本发明能够对交通网络的健康状态进行准确的分类,从而解决城市路网健康画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路网状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网络健康画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灾害事件不断发生,如台风、暴雨、疫情、地震等突发事件,研究城市交通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突发事件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突发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城市交通路网作为“韧性城市”的生命线,国家发展、社会安全保障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交通路网的健康水平能够反映城市路网在维持日常运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因此监测城市交通路网的健康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估已成为重要任务。
交通健康画像是交通路网健康状态评估的基础。以前的交通健康状况评估主要基于每条道路的统计测量值总和或平均值,例如平均速度,平均行驶延迟时间,拥挤道路的平均距离等。然而,由于城市交通系统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耦合性,这些基于统计的测量很少考虑道路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不能站在路网全局的角度对交通路网健康状态进行合理评估,影响路网健康评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提出可以基于渗流的分析方法来描述交通路网的整体运行状态,可以作为城市交通路网的健康评估指标。
此外,在交通系统评估中存在大量的认知不确定性,认知不确定性是主观的,通常是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备性和模糊性、人类认知的缺乏性等,导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无法掌握或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存在严重的“数据量大,知识贫乏”的特点。以前对交通网络的健康水平的定义主要基于对指标区间的人为定义,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客观机理。
因此,从大数据中挖掘路网健康机理可以有效解决主观性过强的问题,目前研究学者通过运用统计数学理论和方法对路网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交通路网的实时运行特征,减少主观因素对路网评估的影响,但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无法根据特征将路网进行健康状态的划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网络健康画像方法及系统,能够对交通网络的健康状态进行准确的分类,从而解决城市路网健康画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网络健康画像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析的路网区域中设定时间内车辆道路信息;所述车辆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编号、道路起点编号、道路终点编号、道路等级、道路信息、每个时刻的道路车辆速度以及经纬度信息;
对所述车辆道路信息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所述待分析的路网区域的城市交通流网络;
采用渗流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时刻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的健康状态;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刻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的健康状态进行划分;
利用划分结果对待分析的路网区域的城市交通流网络进行健康画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