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2291.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9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董贵信;张鹏;张学礼;陈思明;区倩韵;罗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50/00;A23K20/24;A23K20/174;A23K10/18;A23K20/105;A23K20/163;A23K20/28;A23K20/158;A23K20/142;A23K10/30;A23K20/179;A23K1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刘明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尾猴 人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该人工育幼方法,包括:(1)德氏长尾猴的饲喂:初生至6‑7月龄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每日饲喂的人工乳量占其幼仔体重的10%‑20%,7月龄以上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断奶并完全使用饲料饲喂;(2)德氏长尾猴的育幼环境:1.5月龄内的德氏长尾猴幼仔采用育婴箱保育,1.5‑12月龄内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放入室内馆舍保育,并可视天气情况放入户外馆舍活动,12月龄以上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放室外保育,并可通过通道自由进出内外馆舍。本发明提出的人工育幼方法针对德氏长尾猴幼仔刚出生的身体特征以及营养需求,显著增强德氏长尾猴幼仔的体重、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保证德氏长尾猴幼仔的正常健康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育幼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
背景技术:
德氏长尾猴又名白臀长尾猴、赤额长尾猴、白须长尾猴,是旧大陆猴的一种,由法国探险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发现的。下巴上长有一撮白毛,犹如一副老学究的样子,所以也被人亲切的成为“博士猴”。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湿地。
近年来,为了加强德氏长尾猴的保护,不仅在其原有栖息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而且增加了迁地保护的投入。目前,有关德氏长尾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群结构和行为学等方面,并多以野生猴群为研究对象。而德氏长尾猴笼养条件下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德氏长尾猴的育幼工作,国内目前暂无较为完整的系统的技术手段加以详细阐述,对德氏长尾猴研制一套完整的繁育技术手段,对于德氏长尾猴的保育工作和未来的野外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模拟野外德氏长尾猴的饮食习惯并且添加其他营养元素,可显著增强德氏长尾猴体重、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以及保证德氏长尾猴幼仔的正常健康生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包括:
(1)德氏长尾猴的饲喂:初生至6-7月龄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每日饲喂的人工乳量占其幼仔体重的10%-20%,德氏长尾猴幼仔仔人工乳配方包括婴儿用奶粉和营养补充剂。1-1.5月龄的德氏长尾猴开始饲喂固体饲料,1-1.5月龄(4-6周)至7月龄期间人工乳量会逐渐减少且饲料量逐渐增加,7月龄以上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断奶并完全使用饲料饲喂,所述的饲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水果143-237份、蔬菜79-147份、坚果10-20份和昆虫1-5份;
(2)德氏长尾猴的育幼环境:1.5月龄内的德氏长尾猴幼仔采用育婴箱保育,育婴箱内的初始温度为28℃-30℃,湿度为60%-65%,1.5-12月龄内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放入室内馆舍保育,并可视天气情况放入户外馆舍活动,12月龄以上的德氏长尾猴幼仔放室外保育,并可通过通道自由进出内外馆舍。
本申请中,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以下几种特定情况下:①部分初次产仔的德氏长尾猴母猴明显缺乏哺育经验,幼仔生命受到威胁;②母猴产后虚弱,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者没有乳汁,难以进行哺育;③母猴产后对幼仔弃养;④母猴早产,或者幼仔的体质比较虚弱,需要加以额外护理。如果母亲出现明显的忽视幼仔,可以尝试把母子与群体短期分开。
德氏长尾猴的人工育幼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般幼仔出生后都会紧紧抓住其母猴,因此在人工育幼的过程,需要给幼仔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气氛,因此在人工育幼过程中,要给予幼仔毛巾或者玩具,供给幼仔抓握,使幼仔有安全感,减少紧张的感觉。
②对幼仔的体检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其血液、排泄物的化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也能够对潜在的疾病尽早发现和预防。
③奶量的调整、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饲料的更换,要循序渐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拉枪机式运动步枪预抽壳机构
- 下一篇:中继服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