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2296.X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9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倪铮;周坤;吴杰余;刘爽;朱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8;H01M50/258;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水冷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及方法,属于电池模组组装技术领域。所述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包括:支撑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旋转驱动机构的动作端连接;水冷板设置在支撑座上;若干第一夹紧装置的固定端均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若干第一夹紧装置沿水冷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水冷板的两侧,若干第一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均可将水冷板压紧在支撑座上;若干第二夹紧装置的固定端均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若干第二夹紧装置分别设置在水冷板的两端,若干第二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均可将水冷板压紧在支撑座上。本发明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及方法保证装配效率,降低成本,防止电池模组和水冷板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资源不断的被消耗,为了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促使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要将电池模组安装到水冷板上。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将电池模组安装到水冷板上,电池模组组装涉及到三个方向,需要来回切换方向,但是由于电池模组和水冷板都是比较重的,对来回切换方向不太方便,且需要人数多,组装时间长,效率低。而且,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尺寸大,手动切换方向时,可能会给电池模组和水冷板带来磕碰损坏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及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将电池模组安装到水冷板上,需要人数多,组装时间长,效率低,可能会给电池模组和水冷板带来磕碰损坏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水冷板的组装治具包括:支撑座、若干第一夹紧装置及两个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作端连接;所述水冷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若干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的固定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若干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沿所述水冷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板的两侧,若干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均可将所述水冷板压紧在所述支撑座上;若干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固定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若干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板的两端,若干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均可将所述水冷板压紧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底座、旋转轮及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轮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定位座及定位件;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可穿过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第二夹紧装置均包括:底板、连接座、旋转梁及夹紧件;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旋转梁的第一端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内;所述夹紧件穿过旋转梁的第二端可将所述水冷板压紧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有间隙;所述旋转梁的第一端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第二夹紧装置还包括:两个锁紧件;两个所述锁紧件与两个所述定位板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定位板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紧件穿过相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旋转梁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梁的形状为L形。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定位孔,若干所述第三定位孔与若干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动作端均可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定位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2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