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轻Π型高钠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沾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2789.3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屠竞毅;杨忠灿;张喜来;刘家利;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轻 型高钠煤 锅炉 对流 受热 沾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Π型高钠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沾污的方法,在炉膛内部增加一部分过热器和/或再热器受热面,减少水平烟道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以及尾部烟道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受热面,同时拉大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管排间距以及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管排间距,在屏式过热器中下部区域增加长伸缩式吹灰器。通过以上布置,可以明显减轻屏式过热器区域结渣,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缓解水平烟道及尾部竖井烟道对流受热面沾污,对提高燃用高钠煤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粉锅炉燃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轻Π型高钠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沾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地区准东煤储量大,且具有优良的着火、燃尽性能,然而高钠的特点导致准东煤具有极强的结渣、沾污特性,锅炉燃用时极易出现炉膛结渣以及对流受热面沾污,其中对流受热面沾污问题比炉膛水冷壁结渣更难解决。在锅炉设计及燃用煤质无法改变的条件下,只能通过运行调整控制炉膛出口烟温来缓解高温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沾污。在近年新投产的大型机组锅炉上,炉膛出口烟温设计值已经低至950℃左右,然而还是无法彻底解决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沾污问题。在新建660MW机组高钠煤锅炉上还是会出现因对流受热面沾污而引起的水平烟道堆焦现象。在目前的设备条件下,继续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Π型高钠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沾污的方法,该方法在炉膛内部布置一部分过热器和/或再热器受热面,通过增加炉膛区域换热量来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减轻对流受热面沾污。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减轻Π型高钠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沾污的方法,包括在炉膛内部布置一部分过热器和/或再热器受热面,减少水平烟道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受热面以及尾部烟道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受热面,并拉大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以及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管排间距,通过增加炉膛内部的换热量来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减轻对流受热面沾污。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炉膛内部布置一部分过热器和/或再热器受热面,将炉膛出口烟温降低至850℃以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炉膛内部增加过热器面积的方法为增加屏式过热器面积,增加的再热器位于水冷壁上部四面炉墙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增加炉膛内部过热器和/或再热器受热面的同时,减少水平烟道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面积以及尾部竖井烟道中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面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炉膛出口布置的高温过热器管排间距拉大至600-800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炉膛出口布置的高温再热器管排间距拉大至300-500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尾部竖井布置的低温过热器和/或再热器水平段管排间距拉大至200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炉膛内部布置的屏式过热器配置6-8只长伸缩式吹灰器,做到屏式过热器中下部吹灰覆盖。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炉膛内部布置的过热器管排间距大,不易出现管间搭桥问题。
2、炉膛水平烟道高温过热器和/或高温再热器以及尾部烟道低温过热器和/或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管排间距大,不易出现管间搭桥问题。
3、屏式过热器区域增加吹灰器,实现屏式过热器中下部区域吹灰全覆盖,减轻屏式过热器挂焦。
4、炉膛内部布置的过热器和/或再热器与高温烟气充分换热,从而明显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缓解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对流受热面沾污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炉膛内部过热器和再热器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测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充电分散式控制电池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