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4541.0 | 申请日: | 2021-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2C18/10;B02C18/24;B04B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垃圾处理 装置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外框,所述处理外框中设有筛分内框,所述处理外框的顶端中部固定插设有和筛分内框配合使用的入料斗框,所述筛分内框和入料斗框之间设有粉碎机构,所述处理外框的顶部设有和筛分内框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筛分内框并配合使用驱动机构,同步启动两组电机,驱动对应的驱动齿轮进行高速转动,进而驱动外齿环和筛分内框在处理外框中进行高速稳定转动,从而对投入筛分内框中的餐厨垃圾进行离心力甩干,进而将餐厨垃圾中的固液有机物进行分离处理,以便餐厨垃圾的分类二次在利用,进而提升了餐厨垃圾的利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生活垃圾也逐渐增多,其中,对于餐厨垃圾来讲,餐厨垃圾中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餐厨垃圾处理,大多数是直接进行排放,导致餐厨垃圾中的固液有机物无法有效分离进行分类利用,大大浪费了垃圾的再生资源,或是对垃圾进行分步骤单独处理,大大降低了餐厨垃圾的处理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节能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外框,所述处理外框中设有筛分内框,所述处理外框的顶端中部固定插设有和筛分内框配合使用的入料斗框,所述筛分内框和入料斗框之间设有粉碎机构,所述处理外框的顶部设有和筛分内框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所述处理外框的底部固定卡设有和筛分内框配合使用的废液处理机构。
优选的,所述筛分内框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筛分内框的中部开设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多组穿槽,所述筛分内框的顶部转动套设有顶架,所述顶架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处理外框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外齿环,所述电机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组,两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处理外框的内壁上表面,所述外齿环固定套接在筛分内框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和外齿环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入料斗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筛分内框的顶端开设有和卡环对应环槽,且卡环活动卡接在环槽中。
优选的,所述入料斗框的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连接架和内齿环,所述连接架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内齿环固定安装在筛分内框的内壁上部,所述轴承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和内齿环啮合连接的内齿轮,所述内齿轮的底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中轴,所述中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呈等距离分布的粉碎刀,所述连接架的顶端中部垂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转动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入料斗框的内壁下部。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端和顶杆的顶端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废液处理机构包括顶框和齿框,所述顶框的中部为穿通结构,所述顶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框,所述顶框的外部开设有和齿框对应的过滤槽,所述环形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延伸进环形框中并固定安装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多组搅拌杆,所述环形框中固定卡设有加热框,所述环形框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入药管,所述环形框远离入药管的一侧底端固定插设有排液阀,所述漏斗状结构的底部穿过顶框、环形框的中部并和齿框固定安装,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均固定套设有和齿框啮合连接的底齿轮,所述废液处理机构通过顶框固定卡接在处理外框的底部,所述顶框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框,所述隔框的顶部和漏斗状结构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4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