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4621.6 | 申请日: | 2021-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婷;卞金洪;朱明;王伟佳;鲁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224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析 通道 双向 信号 传输 延迟 消除 技术 | ||
1.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像素点作为一个独立的梯形脉冲信号,进而提取延迟信号中的脉冲频率,获取延迟信号中存在的具体微分关系;
S102、通过视频线连接目标计算机,显示延迟信号微分关系的具体变化情况,得出延迟信号波形;
S103、将得到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信息进行调制处理,提取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信号参数,将特征结果按照不同延迟信号的特征进行划分;
S104、消除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将用于消除延迟的动态融合策略进行细化,通过多个策略划分出多个临界点,取多个临界点的平均值,准确地计算出消除延迟的最佳时机,实现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微分关系的表达为,设目标函数为v,可得公式(1):
v=Kd/dt (1)
且,式(1)中,K指的是多通道线路的总长度,单位为m;
d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信息的信号波形;
t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信号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中计算机显示分辨率为1024×960,以每80Hz刷新一次,且计算机输入端采用KLP-ERT526984电源线连接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中针对延迟信号的调制可通过如下公式(2)进行表示:
式(2)中,k指的是延迟信号的调制次数,k的取值为0,1,2,…,n,其中n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信息中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序列长度;
S(t)指的是发送信号频率;
N(t)指的是在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频带上均值为0的噪声个数;
ak指的是由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发出的信号序列数;
F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小;T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信号的宽度大小;
f指的是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信号的载波频率,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将特征结果按照不同延迟信号的特征进行划分,成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信号参数提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中特征包括几何特征、空间、方向、匹配特征、距离和语义特征作为延迟瞬时特征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消除延迟的时机,具体步骤包括:
S201、确定延迟信号提取的合适范围,利用时频分析规定收敛时间达到规定范围,即让时频分析在最佳融合时间点上完成对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的表述;
S202、在消除的过程中,根据上文对应的调制方法统计分布情况设置具体延迟特征参数;
S203、在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范围内,计算所有经过标记的信号的时槽,挑选出时槽最小的信号,对信号进行延迟消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消除技术的延迟实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构建实例分析,选取网络为实验对象,使网络中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通过HighInterference Indicator构建实验网络环境,且在该网络中存在延迟;
S302、本次实例分析内容为,消除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
S303先用传统技术消除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通过matalb软件连接上位机端口,测试其消除率;
S304、使用上述步骤基于时频分析设计技术消除多通道双向信号传输延迟,同样通过matalb软件连接上位机端口,测试其消除率,消除率能够表示单位面积内有效消除的范围,消除率越高即传输效率越高,得出实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46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