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5320.5 | 申请日: | 202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龙;李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地址: | 4054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铜板 生产 车间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其具有废气收集部分、废气净化塔、吸附箱,废气净化塔通过第一风机连接废气收集部分,实现废气以正压方式输送到废气净化塔中;废气净化塔内部注入一定量的废气净化液,废气净化塔内引导废气移动的气体流道有一部分是浸没在废气净化液中,以便废气在废气净化液中移动;经过废气净化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吸附箱,吸附箱内部至少设有活性炭,该活性炭形成模块化组装,活性炭用于吸收净化废气中的颗粒杂质、悬浮水珠、水蒸气以及气体异味;吸附箱的吸附出气口连接第二风机,使吸附箱中的废气以负压方式移动输出。本发明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产品体积小,净化效率高效,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等,选用净化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优选使用费用低、耗能少、无二次污染的方法,尽量做到化害为利,充分回收利用成分和余热。现有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还是存在废气处理效果不足,以及不易维护清理,不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其具有:
废气收集部分,该废气收集部分用于将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气集中收集;
废气净化塔,该废气净化塔通过第一风机连接废气收集部分,第一风机将废气收集部分收集的废气以正压方式输送到废气净化塔中;该废气净化塔内部注入一定量的废气净化液,以及废气净化塔内设有引导废气移动的气体流道,该气体流道至少有一部分是浸没在废气净化液中,以便废气在废气净化液中移动;
吸附箱,该吸附箱设有吸附进气口和吸附出气口,经过废气净化塔净化后的废气从吸附进气口进入吸附箱,吸附箱内部至少设有活性炭,该活性炭形成模块化组装,活性炭用于吸收净化废气中的颗粒杂质、悬浮水珠、水蒸气以及气体异味;吸附箱的吸附出气口连接第二风机,使吸附箱中的废气以负压方式移动输出;
以及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用于覆铜板生产车间废气处理的装置的运行。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废气收集部分包括管道及分布在管道收集端的收集罩,废气收集部分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吸收废气。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废气净化塔立式设置,废气在废气净化塔内由下往上移动,气体流道由废气净化塔内部设置的挡板围合构造。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吸附箱卧式设置,吸附进气口和吸附出气口分置在吸附箱的左右两端;活性炭采用抽屉式组装,且活性炭在吸附箱内分成三层,相邻层之间有通气网格分隔,通气网格将不同层的活性炭之间气流连通。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废气净化塔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注入口和排泄口,该注入口通过配备的第一电磁阀控制,该排泄口通过配备的第二电磁阀控制;废气净化塔内部的废气净化液由液位监测传感器监控,该液位监测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以便自动控制废气净化塔内部的废气净化液的液位高度。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二风机的排放口设有气体检测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对已经处理过的气体进行数据检测并将各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该数据检测至少包括氨气、氯气、磷化氢、甲醛及二氧化硫的含量检测;控制单元结合现有的物联网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控制单元保存各数据并提供给用户终端查看,当排出气体中的污染源超过正常值时,控制单元会自动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废气直接进入废气净化液中,增加接触,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应,相对喷淋做法,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产品体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5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