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形智慧物理农业种养殖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5895.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任立;任梓维;任光英;喻子源;任廷海;任晓兰;任小云;任金凤;任紫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辛(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任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K67/02;A01K63/00;A01K61/10;A01G22/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570105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形 智慧 物理 农业 养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智慧物理农业种养殖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智慧物理农业技术领域,其中系统包括种养殖模块和智慧物理农业模块。种养殖模块包括支撑架和种养殖区,支撑架包括组成两个梯形面的立式支撑结构和橫卧式支撑结构。种养殖区为栽培种植区和蛙类、水产养殖区,栽培种植区包括种植管、种植盖、供给装置、回流装置。智慧物理农业模块包括传感模块、声波发生模块、交互模块、空间电场发生模块、超细微泡发生模块、电功能水发生模块。本发明中梯形结构的种养殖架能够给种养殖区域内的植株提供良好的光照、通风等生长环境,引入青蛙等生物形成相生相克的机制,无需农药除虫,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山地生态环境也不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物理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形智慧物理农业种养殖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山地资源占国土资源总量的65%以上,而大多限于梯田平整式的开垦利用,不管是种植果树还是蔬菜与粮食,都是在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有些地区过度开垦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及物种多样性丧失;而且单一的农业生态又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暴发,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又导致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致使农业生产与生态之间难以做到和谐共生协同的效果。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同时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及环境的污染,有人提出了农林复合耕作系统的构建。所谓农林复合耕作系统,就是把农业生产融入山地的林业生态当中,于林缘地发展农业或者于林下发展农业,利用森林多样化的生态资源,实现农林业之间的共生互作。
如山沟有林地保护的水稻田,可以种植出不用农药的有机稻,因为一旦有虫,森林的天敌会飞迁来消灭它。再如林地或林缘生态条件下的野菜,基本上不会因病虫的危害而导致种群的灭绝及对生物量经济产量的严重影响,这就是自然界生态多样性与相生相克的机理。再如森林系统中,为了保护某种生物,把其天敌杀灭,最后受保护的物种开始退化得病而灭绝。造林也是同样的道理,混交林有强大的抗病虫与抗火灾能力,而清一色的林地抗自然灾害及病虫能力差,而出现林地生态退化。说明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及相生相克的自然运行机制是维系生态平衡及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把农业生产非破坏性的融入山地生态,将是相生相克机理的仿生应用,也是实现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但是当前传统的农林复合系统耕作模式存在一些缺点,就是用工量大,并且土地利用率低,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保留传统农林复合耕作的生态优势外,可以有效解决山地耕作用工量大管理繁琐的问题,这就是气雾培、水培耕作技术与山地生态的有机结合。当前国内与国际上,设施化的无土栽培基本都是在温室大棚内实施,也形成了定势定向思维,把无土栽培作为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温室大棚的扩张发展,必须有严格的设施作保障,实现单一生态系统条件下的控制式生产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梯形智慧物理农业种养殖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将无土栽培技术与山地生态有机结合,在不破坏山地生态系统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农业新技术提高蔬果作物的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梯形智慧物理农业种养殖系统,包括种养殖模块和智慧物理农业模块。种养殖模块包括支撑架和种养殖区,智慧物理农业模块包括传感模块、声波发生模块、交互模块、空间电场发生模块、超细微泡发生模块、电功能水发生模块。
其中支撑架为包含两个梯形面的立体结构,还包括立式支撑结构和橫卧式支撑结构,立式支撑结构和橫卧式支撑结构组成的梯形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
立式支撑结构为斜式或直立式,首选每节长度为1m-3m,其次选择每节长度为1m-5m。横卧式支撑结构首选每节长度为1m-6m,其次选择每节长度为1m-12m。上、下橫卧式支撑结构长度大于或等于上底、下底长度加两边种植管的直径之和。相关规格也可根据现场和建设需要予以科学合理调整,以利于更好地生产管理和游客安全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辛(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任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辛(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任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5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