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5899.5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2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瑶;谭建国;高政旺;张冬冬;姚霄;肖犇;侯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1/84;G01F22/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周达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化学 发光 nox 排放 预测 方法 | ||
基于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方法,先搭建由燃烧器、滤光片和ICCD相机构成的测试装置,在ICCD相机的镜头前加装CH*激发态粒子对应波段的滤波片,ICCD相机透过滤波片对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燃烧生成的火焰进行拍摄,得到CH*化学发光图像及CH*化学发光总强度。然后在燃烧器上加装燃烧筒,使得火焰在燃烧筒内燃烧,燃烧筒的出口处安装有烟气分析仪,通过烟气分析仪对燃烧筒内燃烧所产生尾气中的NOx数据进行测量,将测量得到的NOx数据统一转化为15%氧气条件下NOx的摩尔分数后与CH*化学发光总强度进行拟合,即可得到基于CH*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公式,对NOx排放进行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污染物的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航空发动机为例,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CAEP)从1986年开始制定了名为CAEP/1~CAEP/11的一系列排放标准,其中对NOx排放量的限制日趋严格,而对其他污染物的限制没有变化。这是由于NOx对环境的危害最大且日益突出,另外相较于其他污染物,其控制也最为困难。
在燃烧过程中,NOx排放主要受自由基浓度和燃烧温度两个因素影响。自由基提供产生NOx的必要反应物,而燃烧温度则控制生成NOx的反应速率,且温度越高,生成速率越快。而燃烧中的化学发光,来自于关键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激发态自由基的辐射跃迁,与放热率息息相关。换言之,化学发光与自由基、燃烧温度直接关联,而自由基和燃烧温度又是NOx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化学发光与NOx之间必然存在本质上的联系。
然而,目前还没有利用化学发光对NOx排放进行预测的相关方法公开,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化学发光对NOx排放进行预测,只需要相机及其配件即可完成,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操作方便的显著优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搭建第一测试装置;
第一测试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燃烧器、Edmund 65198滤光片和ICCD相机,供气系统为燃烧器提供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在燃烧器的炉盘上由火花塞引燃;ICCD相机设置在燃烧器的炉盘一侧,且在ICCD相机的镜头前加装CH*激发态粒子对应波段的滤波片,ICCD相机透过滤波片对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燃烧生成的火焰进行拍摄,得到碳氢化合物-空气燃烧时产生的CH*化学发光图像;
第二步,利用第一测试装置,由火花塞点火引燃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控制ICCD相机对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燃烧生成的n组工况下的火焰进行拍摄,每组工况得到m幅CH*化学发光图像,基于每组工况得到的CH*化学发光图像得到每组工况对应的CH*化学发光总强度,即n个CH*化学发光总强度;
第三步,在第一测试装置的基础上搭建第二测试装置,在第一测试装置中的燃烧器上加装燃烧筒,使得火花塞点火引燃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产生的火焰在燃烧筒内燃烧,燃烧筒的出口处安装有烟气分析仪,通过烟气分析仪对燃烧筒内燃烧所产生尾气中的NOx数据进行测量;
第四步,利用第二测试装置,由火花塞点火引燃碳氢化合物-空气预混气体,采用与第二步相同的n组工况,控制烟气分析仪对尾气中的NOx数据进行测量,将测量得到的n组工况各自对应的NOx数据统一转化为n个15%氧气条件下NOx的摩尔分数;
第五步,将第四步得到的n个15%氧气条件下NOx的摩尔分数与第二步得到的n个CH*化学发光总强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基于CH*化学发光的NOx排放量的预测公式,实现对NOx排放的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5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圆翘曲调整装置及防翘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激光光点位置校正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