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7194.7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顾四海;唐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优科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8F8/00;C08F220/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343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固化 压敏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压敏胶技术领域。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酸酯单体、含环氧基团丙烯酸酯单体、光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混合,采用光聚合法制得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在所述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中加入丙烯酸、催化剂和阻聚剂,加热,制得侧链含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树脂;在所述侧链含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树脂加入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和光引发剂,即得紫外光固化压敏胶。本发明制备方法无需溶剂聚合,安全环保无污染,在光聚合过程中引入了可光固化侧链,制得的压敏胶具有良好的内聚力、持粘力和耐高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敏胶多为溶剂型,溶剂型压敏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其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极易挥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溶剂的回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考虑,溶剂型压敏胶将会逐渐被环保型压敏胶取代。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近年来发展较快,乳液型压敏胶无毒、无害、无污染,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压敏性和粘接性。但乳液型压敏胶存在着耐水性差、剥离强度差、初粘力低、低温冷冻稳定性差、对油面粘附力小、耐蠕变性能差等问题,其在涂布过程中需水分挥发,耗能高,固化速度慢,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热熔型压敏胶不含有机溶剂,无毒无害,涂布固化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但其缺点是粘接力受温度影响大,不能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UV固化技术用于压敏胶生产,具有以下优势:固化速度快,固化温度低,可避免热敏感基质损伤,无VOC排放。与热熔胶相比,由于UV固化可产生交联网络,提高了压敏胶的耐热性和抗增塑剂性能。采用UV固化或可见光固化,无污染,低能耗,可以满足大规模、高速连续化生产的需要,符合目前环保型压敏胶材料的发展要求,是理想的绿色化学技术,也是国际上压敏胶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光固化压敏胶主要由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增粘树脂、丙烯酸酯软单体和光引发剂制备而成,制得的压敏胶具有良好的持粘力,但初粘力、剥离强度、耐湿热性能和耐候性差。
发明专利CN201710993143.0公开了一种丙烯酸树脂体系压敏胶的光固化压敏胶,其在合成丙烯酸树脂的过程中需使用溶液聚合,再将溶剂去除,虽然在涂布过程中没有溶剂,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仍需要溶剂,存在溶剂胶的缺点。
发明专利CN201510519763.1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膜的制备方法,使用光聚合法制作丙烯酸树脂,再使用丙烯酸酯单体稀释后涂布光固化,虽然避免了使用溶剂的缺点,但在制作丙烯酸树脂时没有引进可光固化交联的基团,即使在涂布时加了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也不能交联丙烯酸树脂,只是加入的单体之间可以交联,制得的压敏胶内聚差,持粘力差,尤其是高温持粘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无需溶剂聚合,安全环保无污染,在光聚合过程中引入了可光固化侧链,制得的压敏胶具有良好的内聚力、持粘力和耐高温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混合:丙烯酸酯单体80-95%、含环氧基团丙烯酸酯单体5-15%、光引发剂0.5-1%和链转移剂0.5-2%,采用光聚合法制得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
S2.在所述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聚合物中加入丙烯酸、催化剂和阻聚剂,加热,制得侧链含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树脂;其中,丙烯酸用量为所述含环氧基团丙烯酸酯单体当量的1-1.1倍,催化剂用量为步骤S1和步骤S2中所用单体总量的0.2-0.5wt%,阻聚剂用量为步骤S1和步骤S2中所用单体总量的0.05-0.3wt%;
S3.在所述侧链含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树脂加入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1-3wt%和光引发剂1-4wt%,即得紫外光固化压敏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优科工业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优科工业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7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