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骨瓣的可吸收颅骨锁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7372.6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张乃保;葛振清;钦湘;薛云琴;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立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擎科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9 | 代理人: | 黄智明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吸收 颅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骨瓣的可吸收颅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片,所述下压片的一端面中部一体制出一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下压片的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螺杆外缘套装有一上压片,所述上压片相对所述下压片的一端面设有固定齿,所述上压片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杆具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的内径与所述螺杆的外径相匹配,使得所述上压片能够配合在所述螺杆上并相对于所述螺杆通过螺纹移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颅骨锁采用可吸收材质(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成,对于成人和儿童患者均适用,有助于术后病灶部位的复查,尤其有利于手术后需要继续接受放疗的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骨瓣的可吸收颅骨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开颅术后骨瓣复位是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将游离骨瓣复位并固定,以最大限度重建颅骨的完整性,保持颅内压平衡稳定,保护脑组织,避免行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游离骨瓣复位时需借助器械将其固定在周边颅骨上,避免骨瓣移位或随脑组织搏动。
目前以钛合金材料制成的颅骨锁,其临床应用广泛,但主要缺陷在于临床应用范围限于成人。对于儿童患者,其颅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颅骨较薄钛钉易穿透内板,或者颅骨发育过程中因内板逐渐吸收,颅骨本身较薄,固定的螺钉有可能向深部移位,尖端可能刺破硬膜甚至插入脑组织,嵌插入颅骨骨质两端螺钉之间的牵张性应力长期持续作用,可能限制颅骨的发育,进而影响脑组织的发育。此外,钛合金材质在影像学检查(CT、MRI及X射线)中易产生干扰,影响诊断准确性。而非吸收塑料(PEEK、POM、PP)制成的颅骨锁虽克服了钛合金颅骨锁的绝大部分弊端,但术后永久留存体内的状况仍无法改变。
现有技术中关于颅骨锁也有相关描述,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31748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颅骨愈合能力的可降解颅骨锁,其中,颅骨锁的锁片采用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可降解生物陶瓷/纯镁或镁合金/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制成,具有体内可完全吸收的特点。而且该“三明治”结构的复合材料降解时可缓慢释放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镁离子和钙离子,既可避免纯镁或镁合金过快降解导致的溶骨和气体累积现象,而且可有效促进骨瓣与颅骨之间的愈合,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力 学性能,可起到坚强的固定作用;颅骨锁具有由镁或镁合金丝制成的功能丝,填充于颅骨骨瓣与颅骨间的缝隙,利用镁的骨诱导性能,引导骨组织及血管长入,从而促进骨瓣与颅骨的愈合。
又如,申请号为CN20152114116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固定牢固的颅骨锁,中轴为工字型薄板,其两侧的侧楞增加了中轴的结构刚性以及上锁片安装的稳定性,两侧楞之间的两内凹的端面制出的倒齿配合上锁片内缘通孔制出的固定齿,可方便上锁片与中轴的快速安装,倒齿与固定齿相配合可增加上锁片安装的牢固性,防止其发生脱落,上锁片与下锁片相对设置的端面内制出的颅骨固定齿可在颅骨锁固定状态下,使得颅骨固定齿与颅骨的内外两侧端面紧密接触,从而增加上锁片和下锁片在颅骨切线方向内的摩擦力,避免颅骨锁固定后在与颅骨切线方向上发生错位偏移;所述颅骨固定齿为四面体,增加了颅骨固定齿的结构强度,避免颅骨固定齿变形弯折;PPDO材料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柔软性,提高了其与皮肤和组织的相容性。
利用镁合金作为可降解材料存在易腐蚀,降解速率快的问题,较快的降解速率会导致植入材料在机体未痊愈之前已经发生严重腐蚀,从而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此外,镁合金的快速腐蚀会伴随氢气的大量释放,使其来不及扩散与吸收而在植入体周围形成气泡,影响周围组织的生理机能和恢复治疗。过快的降解速率将使植入体附近体液局部pH值升高,对人体骨骼及组织生长产生潜在危害,例如,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发生沉积和炎症,或出现溶血和局部溶骨现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立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立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7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