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9623.4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薛昌奇;李金光;赵翠;潘泽睿;马奇浩;陈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9/10 | 分类号: | F02N19/10;F02B63/04;F02B7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孙金金;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柴油 发电机 通路 淡水 互为 预热 加热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方法,所述柴油发电机设置为多个,多个柴油发电机的淡水管路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柴油发电机与柴油机均未启动,通过预加热器加热第五淡水循环管路内的水对多个柴油发电机中的一个柴油发电机进行预热;步骤二、预热后的柴油发电机启动,对柴油机进行预加热;步骤三、柴油机启动;步骤四、柴油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加热第一淡水循环管路内的水,对未预热的柴油发电机进行预加热;步骤五、当柴油发电机达到预热温度后,启动该柴油发电机;步骤六、重复步骤四与步骤五。该方法互为预热速度快,减少了船舶电能的消耗,达到了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机启动前,通常需要暖缸。如图1所示,在管路设计上,通常会在柴油机外部管路布置一个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加热淡水,再通过将预加热的淡水注入柴油机的内部,流出的但是再回到预加热淡水泵。循环的热淡水使得柴油机内部的缸套达到柴油机厂家要求的温度,这样才可以启动柴油机。柴油发电机同理。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各自配置一个电加热单元,柴油机的电加热单元的功率通常很大,比如机型为MAN BW G50ME-C9.5-TII的柴油发电机的电加热单元的容量为110千瓦,每台柴油发电机MAN 6L28/32H也需要配置12千瓦的电加热单元,但是柴油机暖缸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淡水从15℃加热到50℃大概需要12个小时,因此,电加热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船舶电能。
因此,怎样设计出一个柴油机的预热方式,既能减少大功率电加热单元的应用,又能达到节能的效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互为预加热功能,减少柴油机大功率电加热单元的使用,互为预热速度快,减少了船舶电能的消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节约了船舶成本,便于船员操作。此外,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多通路淡水互为预热加热方法,所述柴油发电机设置为多个,多个柴油发电机的淡水管路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柴油发电机与柴油机均未启动,柴油发电机的高温淡水出口、柴油发电机的淡水入口通过第五淡水循环管路连通,第五淡水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预加热器及第三水泵,通过预加热器加热第五淡水循环管路内的水对多个柴油发电机中的一个柴油发电机进行预热;
步骤二、预热后的柴油发电机启动,第五淡水循环管路关闭,第三淡水循环管路、第四淡水循环管路开启;第三淡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预热后的柴油发电机的高温淡水出口、柴油机的淡水进口、柴油机的高温淡水出口、第二水泵、第二冷却器、柴油发电机的淡水进口;第四淡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预热后柴油发电机的高温淡水出口、第二水泵、第二冷却器、柴油发电机的淡水进口;柴油发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加热第三淡水循环管路内的水,对柴油机进行预加热;
步骤三、柴油机启动,第三淡水循环管路关闭,第二淡水循环管路开启;第二淡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柴油机的高温淡水出口、第一冷却器、第一水泵、柴油机的淡水进口;
步骤四、第一淡水循环管路开启,第一淡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柴油机的高温淡水出口、柴油发电机的淡水进口、柴油发电机的高温淡水出口、第一水泵、柴油机的淡水进口;柴油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加热第一淡水循环管路内的水,对未预热的柴油发电机进行预加热;
步骤五、当柴油发电机达到预热温度后,启动柴油发电机,第一淡水循环管路关闭,该柴油发电机的第四淡水循环管路开启;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与步骤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9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化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无人机室内突入作战可视化前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