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TC的硬件架构及其读写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1379.5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2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G06F13/40;G06F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tc 硬件 架构 及其 读写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RTC的硬件架构及读写控制方法,硬件架构包括电平转换器、总线接口锁存模块和RTC内核模块;主控电源域和RTC工作电源域被电平转换器隔离;电平转换器被配置为在主控电源域中接收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输入的信号,并在RTC工作电源域中提供对应转换输出的信号;电平转换器还被配置为在RTC工作电源域中接收RTC内核模块输入的信号,并在主控电源域中提供对应转换输出的信号;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设置在主控电源域内,RTC内核模块设置在RTC工作电源域;其中,RTC工作电源域的工作时钟的频率小于主控电源域的工作时钟的频率;所述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设置有总线接口,用于接收所述硬件架构的外设的外围总线传输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TC电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RTC的硬件架构及其读写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SoC系统中,RTC作为一个重要内置的电路单元,对于低功耗设计有重要的意义。RTC电路是单独设计电源域,它能够在主控芯片断电进入待机模式的时候,RTC电源域能继续工作,RTC电路工作在极低频率下,持续计时,常用于记录当前的准确时间。但是,现有的RTC设计存在一个问题,就是RTC内部寄存器的总线接口和RTC内部的低频工作电路共享一个RTC电源域。
RTC电路的工作频率低,典型值为32.768KHz。在主流的RTC解决方案中,CPU通过总线接口访问RTC内部寄存器的总线接口的时钟较快,典型值为50MHz以上,远大于RTC电路的工作频率;由于现有技术中的RTC内部寄存器的总线接口和RTC内部的低频工作电路共享一个RTC电源域,所以,在RTC内部寄存器工作的时候,一个高频接口电路与低频工作电路都在消耗同一个RTC电源域,导致RTC电源域产生的功耗特别大;另一方面,主控芯片断电(CPU的工作电源掉电)时,只有RTC电路正常工作,其他电路处于不确定状态,则用于访问RTC电路的总线接口为随机值,RTC内部寄存器有很大的概率被改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TC的硬件架构,采用硬件电路的方式,将RTC的高频工作的总线接口与低频工作电路分开,高频工作的总线接口消耗主控电源域的电,RTC低频工作电路消耗RTC工作电源域的电,这2部分电路中间以电平转换器连接。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TC的硬件架构,硬件架构包括电平转换器、总线接口锁存模块和RTC内核模块;硬件架构内设计有被电平转换器隔离的主控电源域和RTC工作电源域;电平转换器被配置为在主控电源域中接收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输入的信号,并在RTC工作电源域中提供对应转换输出的信号;电平转换器还被配置为在RTC工作电源域中接收RTC内核模块输入的信号,并在主控电源域中提供对应转换输出的信号;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设置在主控电源域内,RTC内核模块设置在RTC工作电源域,使得总线接口锁存模块与RTC内核模块不设置在同一个电源域;其中,RTC工作电源域的工作时钟的频率小于主控电源域的工作时钟的频率;所述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设置有总线接口,用于接收所述硬件架构的外设的外围总线传输的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方案使用电平转换器接收总线接口锁存模块输入的信号并对应输出信号至RTC内核模块的方式,将总线接口锁存模块所处的主控电源域和RTC内核模块所处的RTC工作电源域隔离开,等效于将高低频率的工作时钟域分开设置在不同的电源域,避免了不同时钟域之间的直接交互,降低了芯片面积;且工作时钟频率较高的总线接口锁存模块使用主控电源域,工作时钟频率较低的RTC内核模块使用RTC工作电源域,从而降低RTC工作电源域的功耗;又由于工作时钟频率较高的总线接口不设置在RTC工作电源域内,所以RTC内核模块不受工作时钟频率较高的总线接口输出的不受控的杂波信号的干扰,避免内部寄存器被误写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1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