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1966.4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4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赟;赵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无线保真Wi‑Fi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通道网络SCN组网中站点进行漫游切换之后,不能监听正确接入点的信标Beacon报文而导致丢包的问题。该方法应用于单通道网络SCN中的站点,该方法包括:站点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点的第一Beacon报文,第一Beacon报文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一时长,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站点与第一接入点处于关联状态;站点根据第一Beacon报文在第一时长到达时结束休眠;站点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点的第二Beacon报文,第二Beacon报文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站点与第二接入点处于关联状态;站点根据第二Beacon报文进入与第二接入点对应的节能周期,或者,与第二接入点传输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点(access point,AP)收发数据,保持网络连接。其中,连接到AP的终端设备可称为一个站点(station,STA),例如,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由于AP与STA之间的通信受传输距离以及障碍物的影响,单个AP的信号覆盖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通过布置多个AP级联组网来提升较大空间范围内的Wi-Fi覆盖。此时,随着STA位置的移动,通常会发生切换服务AP的过程,例如,STA从AP1切换至AP2,即为漫游。漫游的触发到执行的过程中,需要STA和AP都具备漫游能力,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标准中的802.11k和802.11v的能力配合,而不同STA对802.11k和802.11v的支持情况存在差异,对于不支持802.11k/v能力的STA,则不能进行有效漫游。
其中,目前可通过单通道网络(Single Channel Network,SCN)组网来实现STA无感知的漫游。具体的,多个AP使用相同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Identifier,BSSID),AP之间通过收发协同,虚拟成一个逻辑AP,STA在SCN网络中只能感知到一个逻辑AP,对于STA来说,没有漫游过程,漫游过程和效果完全由AP控制,不需要STA配合,因此也不受STA 11k/v能力差异的限制。
但是,上述SCN组网方案下的漫游过程中,处于节能状态的STA可能由于不能监听正确AP的信标Beacon报文而导致丢包。例如,AP1按照100ms的间隔广播Beacon报文,STA接收Beacon报文之后进入休眠状态,不再接收Beacon报文。直到下一个Beacon报文到来之前,STA进行节能唤醒并接收Beacon报文,并根据Beacon报文中的流量指示图(TrafficIndication Map,TIM)位图Bitmap判断是否有该STA对应的业务数据,如果有,则接收业务数据,如果没有,则继续按照AP1对应的100ms进入休眠状态。当处于休眠状态的STA从AP1漫游切换到AP2后,由于STA仍处于休眠状态,STA仍按AP1发送Beacon报文的周期进行节能唤醒并接收Beacon报文。STA无法监听AP2发送的Beacon报文导致丢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CN组网中站点进行漫游切换之后,不能监听正确接入点的Beacon报文而导致丢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1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