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样电离源及其形成方法和工作方法、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2753.3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灵锋;王妍;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H01J49/04;H01J49/00;G01N27/622;G01N27/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薛异荣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离 及其 形成 方法 工作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样电离源及其形成方法和工作方法、检测装置,进样电离源包括:相对设置且间隔的支撑网电极和对电极;电源,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网电极,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电极;进样膜层,所述进样膜层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网电极背向所述对电极一侧表面的半透膜层;激发光源,所述激发光源适于发射激发光至所述进样膜层朝向所述对电极的一侧表面。所述进样电离源的电离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样电离源及其形成方法和工作方法、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检测装置,如离子迁移谱中,半透膜用于实现样品分子的进样,半透膜在隔绝环境空气的同时又可以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分子的传输。样品分子通过半透膜进样后,再送入到离子源进行样品分子的电离。
然而,由于进样与电离过程是分立的,样品分子从半透膜的一侧通过扩散传输到另一侧,再从半透膜的另一侧扩散到离子源中,整个扩散的过程存在着浓度的梯度分布,样品分子的浓度因为扩散的原因到达电离区时的浓度会降低,实际样品分子的电离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进样电离源的电离效率较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进样电离源及其形成方法和工作方法、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样电离源,包括:相对设置且间隔的支撑网电极和对电极;电源,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网电极,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电极;进样膜层;所述进样膜层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网电极背向所述对电极一侧表面的半透膜层;激发光源,所述激发光源适于发射激发光至所述进样膜层朝向所述对电极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所述支撑网电极中具有若干网隙;所述进样膜层还包括:离散的光电材料凸起,位于所述半透膜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网隙中;所述支撑网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的通道适于通入吸电子气体。
可选的,所述光电材料凸起为石墨烯凸起或碳纳米管凸起。
可选的,所述吸电子气体包括卤代烃气体或氧气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可选的,所述光电材料凸起的厚度为1nm-5000nm。
可选的,所述激发光源为紫外灯光源,所述激发光为紫外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进样电离源的工作方法,包括:所述进样电离源在正离子模式下形成产物正离子;所述进样电离源形成产物正离子的过程包括:进样分子通过所述半透膜层之后在所述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光发的照射下形成产物正离子。
可选的,所述支撑网电极中具有若干网隙;所述进样膜层还包括:离散的光电材料凸起,位于所述半透膜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网隙中;所述支撑网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的通道适于通入吸电子气体;所述进样电离源在负离子模式下形成产物负离子;所述进样电离源形成产物负离子的过程包括:所述激发光源发射激发光至所述光电材料凸起,使所述光电材料凸起产生光生电子;所述光生电子与位于所述支撑网电极表面的水分子和所述吸电子气体形成水合中间离子;所述水合中间离子与通过所述半透膜层的进样分子形成产物负离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进样电离源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支撑网电极、对电极和电源;在所述支撑网电极的表面设置进样膜层,形成所述进样膜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支撑网电极的一侧表面形成半透膜层;将所述支撑网电极和对电极相对设置且间隔,所述半透膜层位于所述支撑网电极背向所述对电极的一侧;将所述电源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网电极连接,将所述电源的另一端与所述对电极连接;设置激发光源,所述激发光源适于发射激发光至所述进样膜层朝向所述对电极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形所述支撑网电极中具有若干网隙;形成所述进样膜层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半透膜层的一侧表面形成位于所述网隙中的离散的光电材料凸起;所述进样电离源的形成方法还包括:设置吸电子气源,所述吸电子气源适于通吸电子气体至所述支撑网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27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