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淤泥地层地下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6184.X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王德发;许凯;于朋飞;彭仪欣;刘子健;张耀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C12N9/8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0727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地层 地下 地基 换填砂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地层地下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方法,第一步,现场脲酶提取液制备;第二步,管廊地基换填砂预处理;第三步,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首先在管廊地基下方进行地下支护结构施作,并在围护区域内对管廊地基下部淤泥进行开挖;在待回填区域进行插销拼装的木模板搭建;将预处理换填海砂在木模板内进行EICP分层加固回填,直至回填至指定标高;回填结束后将木模板进行完整拆除,待同一节管廊的换填砂垫层EICP分层加固回填分段完成后,拆除管廊地基下方的地下支护结构,施作管廊的主体结构。通过对现有的换填砂加固方法进行改良,结合淤泥地层特殊的地下地质情况,以创造性地转用于淤泥地层的地下管廊地基加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地层地下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存在大面积的深厚软土地层或吹填造陆形成的海相沉积淤泥层,其主要特性为含水量大、孔隙比高、易压缩、难渗透、承载性能弱。在该地层进行综合管廊施工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基坑降水难度大、基坑支护桩易侧滑、基坑边坡稳定性不足、基底不均匀沉降难控制等,考虑到基地承载力不足,往往需将下覆软土采用砂土换填后再施做管廊,管廊施工完成后周边及上部再采用砂土回填,因此回填砂土的密实性及管廊下部换填砂垫层的压实度及抗压强度极为关键,若工艺工法使用不当将导致砂土密实度不足,松散饱和砂土的液化效应对管廊的抗震稳定性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对于地下管廊施工的地基加固,目前主要采用水密法、机械压实法、人工振捣法等方式,但此类地基加固方法,对于特殊地质情况,如淤泥地层则根本无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淤泥地层地下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方法,通过对现有的换填砂加固方法进行改良,结合淤泥地层特殊的地下地质情况,以创造性地转用于淤泥地层的地下管廊地基加固。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淤泥地层地下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现场脲酶提取液制备;
在管廊施工现场选用粉碎机对完全烘干后的大豆种皮进行粉碎,并将粉碎后的大豆种皮粉进行过筛处理;再将大豆种皮粉与水按照1:8~12的重量比在透明桶内进行浸提液的配置后,进行搅拌直至未出现明显未经搅拌的大豆种皮粉团;最后将透明桶静置10~14h,直至再次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透明桶底部为大豆种皮沉渣,透明桶上部则为浸提出来的呈现淡黄色的脲酶提取液;
第二步,管廊地基换填砂预处理;
按照0.8~1.2mol/L氯化钙和0.8~1.2mol/L尿素的配比制备胶结液,将制备的胶结液与第一步制得的脲酶提取液按照体积比0.9~1.1:0.9~1.1进行混合得到EICP处理液,再将换填海砂与EICP处理液按照体积比1:0.8~0.95进行混合;最后进行搅拌,使得所有的换填海砂颗粒能够与EICP处理液充分混合润湿,搅拌时间为20~40min,搅拌完成后再静置20~40min得到预处理换填海砂;
第三步,管廊地基换填砂加固;
首先在管廊地基下方进行地下支护结构施作,将管廊地基下方的淤泥形成框架式刚性围护,并在围护区域内对管廊地基下部淤泥进行开挖;
在待回填区域进行插销拼装的木模板搭建,所述木模板呈长条形,木模板的长度与管廊的宽度匹配,从而在管廊的宽度方向形成多个矩形框分格,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需要依次分段进行木模板的搭建;
将第二步制得的预处理换填海砂在木模板内进行EICP分层加固回填,每回填一层,自然养护10~14h后,使用喷洒装置将EICP处理液对回填层进行第一次喷洒处理,自然养护10~14h后,再使用喷洒装置将EICP处理液对回填层进行第二次喷洒处理,自然养护10~14h;采用上述处理方式进行下一层换填砂垫层的EICP分层加固回填,直至回填至指定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6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色建筑垃圾回收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