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点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6302.7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士杰;金雪燕;刘卫斌;李昊鹏;张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灿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建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焊点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属于有限元仿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焊点的焊点信息和对应的有限元模型,目标焊点为汽车的多个焊点中的任一焊点;根据目标焊点的焊点信息,在有限元模型中依次放入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面,得到目标焊点的有限元焊点模型;根据目标焊点的焊点位置、连接信息和有限元焊点模型,建立目标焊点与所连接的焊接件之间的刚性连接,得到目标焊点的焊点模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汽车中每个焊点的焊接件分别进行焊核和热影响区切割,从而得到汽车中每个焊点的焊点模型,无需人工手动进行焊点模型建立,避免了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生错误或遗漏,提高了焊点模型建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有限元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焊点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阻电焊在其生产成本和自动化方面具有其他连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成为车身装配生成中最重要的连接工艺。其中,汽车的焊点能够反应汽车的相关性能,任何一个焊点失效都有可能对整车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对整车性能进行评价分析,通常需要建立焊点模型,通过焊点模型对整车性能进行评价分析。
目前,在建立汽车的焊点模型时,针对汽车中多个焊点中的任一焊点,通常是以实验中“搭接剪切”和“十字拉伸”式样尺寸,在有限元分析应用程序中确定仿真模型中汽车钣金件的尺寸,并确定网格尺寸,然后在钣金件中确定焊核区的位置以及焊核区网格的形状及尺寸。之后,以焊核直径大小作圆,该圆在仿真模型中表示焊核区域,然后在焊核区域边界作两圈washer(垫圈),该垫圈在方正模型中为热影响区域,并确定热影响区域网格的形状及大小,从而得到一个焊点的焊点模型。之后,在需要进行焊点失效分析时,能够对热影响区、焊核区及母材区赋予材料、厚度属性,根据实验条件设置边界条件,利用相关应用程序进行模型的计算求解,以将热影响区的最大塑性应变与材料延伸率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焊点失效行为。
但是,在通过上述方式建立汽车的焊点模型时,每一个焊点的模型都需要手动建立,而普通轿车车型的汽车中包括3000-6000个焊点,人工手动建立汽车所有焊点的模型费时费力,且有可能发生遗漏,导致汽车的焊点模型发生错误,且降低了焊点模型建立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点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焊点模型建立速度慢、准确性低、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焊点模型的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焊点的焊点信息和对应的有限元模型,所述焊点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位置和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为所述目标焊点所连接的焊接件的信息,所述目标焊点为汽车的多个焊点中的任一焊点;
根据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信息,在所述有限元模型中依次放入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面,得到所述目标焊点的有限元焊点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所述第二圆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圆面的直径,且所述第三圆面嵌套在所述第二圆环内,所述第二圆环嵌套在所述第一圆环内,所述第三圆面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焊点的焊核区,所述第二圆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焊点的热影响区内层,所述第一圆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焊点的热影响区外层;
根据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位置、连接信息和所述有限元焊点模型,建立所述目标焊点与所连接的焊接件之间的刚性连接,得到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模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信息,在所述有限元模型中依次放入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面,得到所述目标焊点的有限元焊点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焊点的焊点位置和对应的任一焊接件的信息,在第一焊接件上建立第一圆线,所述第一圆线的半径与所述目标焊点的热影响区半径相同,所述第一焊接件为所述目标焊点对应的任一焊接件;
将所述第一圆线垂直切分所述第一焊接件,得到第一圆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