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盘式手腕关节融合骨板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6469.3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6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奎雪;邓洪运;刘曙光;康树靖;史春生;史春宝;李喜旺;任宏志;刘雅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郑茹 |
地址: | 101112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手腕 关节 融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圆盘式手腕关节融合骨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圆盘式融合骨板,圆盘式融合骨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防脱螺钉孔,防脱螺钉孔的周侧分别设置有中心间隔90°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其中,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关于防脱螺钉孔的中心对称,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关于防脱螺钉孔的中心对称;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均为三个椭圆形相连的孔状结构,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椭圆扇贝形的固定口可以实现固定螺钉各个角度的调节,方便手术的进行,增加了融合骨板的使用灵活性;圆形的第一固定孔可以精准的确定固定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盘式手腕关节融合骨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接骨板,是带孔板状骨折内固定器件。临床上常与骨螺钉或接骨丝配合使用,分为普通接骨板和加压接骨板两类,根据不同用途可制成条形、Y形、L形、T形等。
中国专利CN209884297U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手腕锁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接骨板的中间表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导向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减重孔。设置了法兰面,能使固定螺栓起到自锁的作用,防止固定螺栓松动,从而提高了接骨板的稳定性,设置了U型安装孔,方便主治医生微调接骨板的角度,避免了因孔位偏差影响接骨板安装而耽搁治疗时间的情况发生,设置了减重孔,避免了因接骨板过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设置了导向孔,方便主治医生调节接骨板的角度,选择最优位置安装,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但该现有技术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植入时需根据个人骨骼状况调整固定位置,固定位置的安装孔影响最佳固定位置的选取,增加手术难度并延长主治医生手术时间;接骨板形状固定,难以适用腕处存在关节畸形的患者;(2)接骨板固定于手腕关节表面,接骨板表面高于周围关节面,产生台阶,使周围组织对其可能产生排异性反应,影响术后康复效果;(3)接骨板在固定时,只有一个导向孔,无法提供接骨板的临时稳定结构,在在钻孔及螺栓旋入过程中,接骨板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盘式手腕关节融合骨板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盘式手腕关节融合骨板,包括,其特征在于:圆盘式融合骨板,所述圆盘式融合骨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防脱螺钉孔,所述防脱螺钉孔的周侧分别设置有中心间隔90°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关于所述防脱螺钉孔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中心关于所述防脱螺钉孔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均为三个椭圆形相连的孔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口一和固定口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口三和固定口四,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口五和固定口六。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整体呈扇贝形孔。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一临时固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二临时固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临时固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四临时固定孔。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圆盘式融合骨板的整体呈碗状锥形,所述圆盘式融合骨板固定后的表面与关节表面相持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6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材料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并联电池组检测方法及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