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7360.1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1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荣;仇天松;华宇峰;石旭东;吴明国;许会伟;施勇烽;严昕;宋昕蔚;孙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周邶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碱消值籼粳 中间 亲和 恢复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碱消值为6.5以上的水稻种质资源为亲本与待改良的碱消值较低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种植F1并自交,得到F2代种子,从分离的F2代群体中选择株叶形态优良的单株收获种子,并测量各个单株的碱消值,在低世代就直接淘汰碱消值低或者碱消值分离的株系。对于高碱消值株系,连续多代自交,每个世代测量碱消值,并对株叶形态进行选择,获得株叶形态优良的碱消值在6.5‑7.0之间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步骤简洁方便操作,培育方法不冗杂,得到的稻米符合对于口感的多种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杂种优势的利用使我国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是杂交水稻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早期我国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以亚种内杂交稻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籼亚种内;由于解决了亚种间杂交稻的亲和性等问题,同时凭借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巨大优势,近些年来通过审定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越来越多,使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育种阶段的来临,而当前恰好处于过渡阶段,即亚种内杂交向籼粳亚种间杂交过渡的阶段。
由于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米质还相对较差,特别是稻米的碱消值较低,一般在4.5-6.0左右,严重影响稻米的蒸煮品质和优质米的达标率。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是采用粳不籼恢的方式进行配组,粳稻不育系的碱消值较高,一般为7,因此制约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质的主要是恢复系,目前大部分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碱消值较低,一般在3.0-5.5之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提高稻米的优质等级,改良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蒸煮和食味品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碱消值为6.5以上的水稻种质资源为亲本与待改良的碱消值为1~3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水稻种质资源和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F1种子进行自交,得到F2代种子,从F2代中选择优良性状的单株,
步骤4:测量步骤3中得到的各优良性状单株的碱消值,剔除碱消值低的优良性状的单株,保留高碱消值优良性状的单株;
步骤5:将步骤4中得到的高碱消值优良性状单株进行连续多代自交,每代均测量碱消值,并对株叶形态进行选择,取碱消值为6.5-7.0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为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性状优良指满足生长繁茂、株高适中、茎杆粗壮、成熟期转色好和穗型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杂交1代。
进一步的,将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包台型、滇型或野败型其中之一杂交,结实率大于80%。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这是一种新式的高碱消值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步骤简洁方便操作,培育代数不冗杂,得到的稻米符合对于口感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周邶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高邮周邶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7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