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缝的起裂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7980.5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侯亚南;彭岩;刘一杉;陈掌星;权子涵;张文平;张柯;田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谢层层;童磊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方法 装置 系统 控制器 | ||
本说明书公开了裂缝的起裂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涉及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裂缝的缝口至缝尖内所填充的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缝口为目标裂缝的起裂点,缝尖为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远离缝口的位置;当目标裂缝的缝尖被封堵,且缝口被封堵在与目标裂缝相交的裂缝中或与目标裂缝相交的井筒中时,控制脉冲泵在目标裂缝的缝口施加脉冲压力,使得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其中,脉冲压力的频率为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该方案改进了现有水力压裂方法,通过脉冲泵设备即可使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相较于现有的爆炸起裂方式,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方法起裂点的位置可控,且便于形成复杂缝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力压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的起裂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对于页岩、煤岩、致密砂岩等储层,由于其自身渗透率极低,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油气流动通道。想要高效开发这些储层,必须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其中压裂技术是提高储层渗透率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渗透率极低的储层,往往需要通过压裂技术形成复杂缝网,进而才能形成有效的油气流动通道。
然而在高水平应力差的作用下,现有水力压裂技术并不能形成复杂缝网,这样将影响油气的流动,不利于进行高效开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裂缝的起裂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以提高开采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裂缝的起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裂缝的缝口至缝尖内所填充的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所述缝口为所述目标裂缝的起裂点,所述缝尖为所述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缝口的位置;当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尖被封堵,且缝口被封堵在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裂缝中或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井筒中时,控制脉冲泵在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口施加脉冲压力,使得所述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其中,所述脉冲压力的频率为所述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裂缝的起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裂缝的缝口至缝尖内所填充的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所述缝口为所述目标裂缝的起裂点,所述缝尖为所述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缝口的位置;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尖被封堵,且缝口被封堵在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裂缝中或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井筒中时,控制脉冲泵在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口施加脉冲压力,使得所述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其中,所述脉冲压力的频率为所述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裂缝的起裂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封隔器,用于将目标裂缝的缝口封堵在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裂缝中或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井筒中;控制器,用于获取目标裂缝的缝口至缝尖内所填充的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所述缝口为所述目标裂缝的起裂点,所述缝尖为所述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缝口的位置;并控制脉冲泵产生预定频率的脉冲压力;所述脉冲泵,用于当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尖被封堵,且缝口被封堵在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裂缝中或与所述目标裂缝相交的井筒中时,在所述目标裂缝的缝口施加脉冲压力,使得所述目标裂缝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其中,所述脉冲压力的频率为所述液柱的一个阶数的固有频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裂缝的起裂方法,改进了现有水力压裂方法,通过脉冲泵设备即可使目标裂缝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点起裂,相较于现有的爆炸起裂方式,起裂点的位置可控,并且便于形成复杂度较高的缝网,从而提高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示出了井筒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井筒周围通过现有水力压裂技术形成的主缝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7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机轧制界面油膜厚度及板形在线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固体燃料太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