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体熵评价认知水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8485.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霍军生;孙静;李岩;张春红;殷继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
主分类号: | G16H20/60 | 分类号: | G16H2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王文会;刘榜美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评价 认知 水平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通过体熵评价认知水平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定指标,选择身体测量和体成分、能耗比值、营养素比值、SNP比、益生菌比值作为基础指标;步骤二,指标测量,将步骤一中选定的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得到测量结果;步骤三,数据处理,将步骤二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处理数据;步骤四,结果计算,将步骤三种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体熵数据结果,H(B)=‑∑P(bi)lnP(bi)B为步骤一中任一的选定的营养指标,bi为具体指标值,P(bi)为bi概率,H(B)为体熵;步骤五,比较评价,将体熵数据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得到认知水平的评价结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评价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体熵评价认知水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营养状况是基础性的健康指标,人体营养评价和表征方法有人体直接检验检测法、膳食营养成分比对需要量(RNI/Al)评价法、临床营养三级诊断包括膳食史、疾病史、心理评测、营养风险筛查以及营养评估量表以及其他非共识的方法。目前,比较普及的人体营养状况主要有四类方法评价并表示:1.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BMI或Z评分等,主要判断超重肥胖、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等营养不良现象,由于身体测量简便易行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精准度不足,且不能反映具体营养素的量化状况。近年来,体成分测量发展迅速,其提供人体水分、脂肪、蛋白质(肌肉)和电解质百分比,较人体测量提供的信息更为准确。2.膳食营养成分是通过膳食调查,获得个体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通过食物成分表计算或实际检测获得个体每日营养素及能量的摄入量,比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确定摄入不足、过量或适宜。其优点在于应用多年,方法比较成熟,但缺点在于通过食物需求估计,距离人体自身实际营养状况存在偏差,另外膳食调查比较繁琐,食物成分表代表性不足,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吻合等问题。3.生物化学指标,人体生物样本检验是目前较为准确的判断方法,通过血液、唾液、粪便、毛发等直接检测营养素指标或生物标志物水平,结合判断阈值进行营养状况直接判断,特别是近年来分子营养学已支持营养基因(SNP)的检验,在一定程度反映营养个体差异,同时也可以检测肠道微生物等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生态状况,因而可以较为精准全面地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突出的缺陷,即不能总体反映人体营养多层面多指标的系统性综合状况。4.营养诊断,主要是临床医院使用,通过营养筛查、评估和诊断量表进行综合量化评价,以确定患者的营养状况。该方法是通过问询患者一段时间内体重、饮食、身体活动等行为和病征的变化情况,判断营养不良等级,从而决定医学治疗和营养干预方案。5.其他方法,包括营养不良医学诊断,如口角炎、佝偻病、败血症、严重贫血等,属于行为学的测量、如发育商、智商等方法,但与营养因果关系尚待明确,目前多用于疾病或发育评测。
营养是生命物质基础,决定着人体的生命状态。人体自身的营养状况需要表征度较高的度量方法,以判断健康状况,同时食物持续向人体输送物质和能量,维持人体结构、代谢和机能,其对人体需求适宜性也应有表征度较高的度量方法,但是上述营养状况的测量方法仅仅局限在对身体某一方面的健康状况的判断,而对于其他方面,例如认知水平方面未见有涉及,而现有的认知水平的评价主要靠调查问卷得出,这样得出的结果对个体而言往往存在一些由于个体原因产生的偏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通过体熵评价认知水平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定指标,选择身体测量或体成分、能耗比值、营养素比值、SNP比、益生菌比值作为基础指标;
步骤二,指标测量,将步骤一中选定的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得到测量结果;
步骤三,数据处理,将步骤二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处理数据;
步骤四,结果计算,将步骤三种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体熵数据结果,H(B)=-∑P(bi)lnP(bi),B为步骤一中任一的选定的营养指标,bi为具体指标值,P(bi)为bi概率,H(B)为体熵。
步骤五,比较评价,将体熵数据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得到人体认知水平的评价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