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穿施工中顶部承插管道的托换保护系统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8681.3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李英甫;李晓春;张印兴;李桐;李新;王启乾;王祥;李锁辉;张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E01F5/00;E02D31/02;E02D5/3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涂华明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顶部 管道 保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下穿施工中顶部承插管道的托换保护系统及施工方法,该托换保护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梁体,所述第一梁体位于所述承插管道下侧且与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插管道的直径;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的灌注桩,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梁体上并用于支撑所述承插管道的支撑托,所述支撑托的上表面设置与所述承插管道的外壁匹配的弧形凹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新建箱涵下穿既有的承插管道线时对承插管道的扰动过大无法确保承插管道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地下管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建箱涵下穿正在运营中既有承插管道的托换保护。
背景技术
市政专业主管道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特殊情况通常无法进行迁改。特别地,某些片区专业主管道为单节的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道。在新建箱涵需要下穿承插管道时,需要对既有的承插管道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避免在箱涵施工时影响承插管道的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箱涵下穿既有承插管道时,保护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悬吊法、浅埋暗挖法和顶管法。当箱涵与承插管道距离小于1m时,前述三种方法对承插管道扰动过大,无法确保下穿施工中承插管道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新建箱涵下穿既有的承插管道线时对承插管道的扰动过大无法确保承插管道正常使用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穿施工中顶部承插管道的托换保护系统,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梁体,所述第一梁体位于承插管道下侧且与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插管道的直径;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体的灌注桩,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梁体上并用于支撑所述承插管道的支撑托,所述支撑托的上表面设置与所述承插管道的外壁匹配的弧形凹槽。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体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承插管道下侧的箱涵的截面宽度。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梁体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托的弧形凹槽与所述承插管道之间设置隔离膜。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下穿施工中顶部承插管道的托换保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箱涵铺设线路开挖基坑,在既有承插管道的位置处,使基坑的坑底与所述承插管道底面平齐;
在所述基坑的坑底处沿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施工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灌注桩;
在所述灌注桩上施工第一梁体,所述第一梁体沿所述承插管道延伸方向上设置为两个,沿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上;
在所述承插管道的位于所述第二梁体上方的部分管段上包覆隔离膜,并在所述第二梁体上浇筑与所述承插管道配合的支撑托;
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梁体外侧区域的基坑表面安装防护组件;
开挖承插管道下侧土方形成箱涵的施工区域,两侧挖至与所述基坑的坡面对齐,并将此部分的坡面通过阻挡件阻挡;
在所述基坑内施工箱涵,所述箱涵的部分区域穿设于所述承插管道的下侧区域。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承插管道的延伸方向施工至少三组所述灌注桩,每组灌注桩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灌注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