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8726.7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恩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冯超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硚口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升 流速 含沙 河道 水质 复合 生境 系统 | ||
1.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的透水墙,若干个所述透水墙交替错位设于河道的两侧河岸,所述透水墙的一端与河道的一侧河岸固定、所述透水墙的另一端与另一侧河岸之间设有微生物附着基系统;所述透水墙包括由石笼网组成的外框,所述外框的内部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火山岩、斜发沸石、石灰石,所述火山岩与所述斜发沸石的质量比为1:1~1:3,所述斜发沸石与所述石灰石的质量比为2:1~3:1;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系统包括浮球、微生物附着基、碎石袋,所述微生物附着基为条形结构,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的上端连接所述浮球、下端连接所述碎石袋;还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的前置净化区、过渡区、深度处理区,所述前置净化区设置于第一透水墙与第二透水墙之间,所述过渡区设置于第二透水墙与第三透水墙之间,所述深度处理区设置于第三透水墙与第四透水墙之间;所述前置净化区包括耐污先锋种沉水植物;所述过渡区包括铺设的碎石;所述深度处理区包括长效净化种沉水植物、以及底栖动物;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系统用于对来水中的泥沙进行前置拦截,所述前置净化区用于对来水的水质进行前置净化,所述过渡区用于对来水进行中间过渡,进一步降低悬浮物质,所述深度处理区用于对来水进行最终净化,使河流水质得到彻底的提升,改善高含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的下端延伸至河道的底部,所述外框由钢管柱固定,所述钢管柱的下端固定于河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粒径为40~50mm,所述外框的孔径为20x40mm~30x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的布设密度为4~6株/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墙的相对于河道的横向长度与所述河道的宽度的比值为1:2~2:3,所述透水墙高出河道常态水位0.1~0.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透水墙之间为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透水墙之间的布设间距为15~2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污先锋种沉水植物包括黑藻、伊乐藻;所述黑藻的种植密度为40~50株/m2,所述伊乐藻的种植密度为30~40株/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粒径为20~30mm,所述碎石铺设的厚度为30~4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效净化种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篦齿眼子菜,所述苦草的种植密度为40~50株/m2,所述金鱼藻的种植密度为30~340株/m2,所述篦齿眼子菜的种植密度为20~30株/m2;所述底栖动物包括铜锈环棱螺、无齿蚌,所述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密度为80~3100g/m2,所述无齿蚌的投放密度为50~360g/m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境系统应用于水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或者所述复合生境系统应用于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7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