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8760.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范绍杰;杨洋;邱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25/00;E04G2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板后浇带 临时 支撑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后浇带设计要求,绘制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的分布图,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沿后浇带(6)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并位于后浇带(6)两侧的梁板模板体系下;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支撑筒(1)、连接筒(2)和调节筒(3),所述支撑筒(1)为一个中部具有圆形或矩形通孔的钢支撑筒,由一块左模板和右模板安装而成;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均包括凸起部(11)和设在凸起部(11)左右两侧的连接部(12),左模板两侧的连接部(12)和右模板两侧的连接部(12)紧贴,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左模板或右模板连接处可拆卸安装有一隔板(5),所述隔板(5)将支撑筒(1)中空部分隔为两个竖向通道;所述连接筒(2)可拆卸安装在支撑筒(1)上,所述调节筒(3)套在连接筒(2)内,并能够在连接筒(2)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并定位;所述支撑筒(1)、连接筒(2)和调节筒(3)中部联通,并在联通后形成一个混凝土浇筑通道(4);S2,在底层楼层梁板上根据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的分布图安装并固定多个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并在各个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上的楼层梁板底模(7)上开设浇筑口(71),所述浇筑口(71)与各个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的混凝土浇筑通道(4)一一对应并联通;S3,向楼层梁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部分混凝土经过各浇筑口流向各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的混凝土浇筑通道(4)内;待该层梁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各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内的混凝土即形成后浇带临时支撑柱,此时,拆除底层梁板上的模板支撑体系,以及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通过后浇带临时支撑柱对后浇带两侧梁板支撑;S4,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通过敲击各个后浇带临时支撑柱顶部后,即可将后浇带临时支撑柱顶部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左模板和右模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呈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13)和下固定板(14),左模板的上安装板(13)和右模板的上安装板(13)内侧紧贴,形成一个中部具有浇筑口的水平支撑板,左模板的下固定板(14)和右模板的下固定板(14)内侧紧贴,形成一块呈水平设置的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楼层梁板底模上固定多个与浇筑口位置一一对应的U形套,当楼层梁板(8)设计厚度较小时,楼层梁板(8)内预埋的U形套(9)为一个两侧分别具有安装通孔(91)的U形件,所述安装通孔(91)长度大于梁板预设厚度;在每个U形套内均安装有一个左右两端均向上折弯的U形环,所述U形环(10)的折弯部上设有螺纹,且穿过各个U形套(9)的两安装通孔(91)和各个支撑筒下端的钢板后,与一螺母配合,将支撑筒(1)固定安装在楼层梁板(8)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楼层梁板底模上固定多个与浇筑口位置一一对应的U形套,当楼层梁板设计厚度较大时,梁板内预埋的U形套(9)由中间的连接部和连接在连接部两侧的内螺纹套筒(92)组成,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装置均通过两个螺栓下端穿过支撑筒的钢板后,与U形套的两内螺纹套筒(92)螺纹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筒(2)的下端设有一个中部具有通孔的平板(21),所述平板(21)与水平支撑板相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的凸起部(11)和右模板的凸起部(11)均呈半圆形,连接筒(2)为一个内螺纹套筒,调节筒(3)为一个外螺纹套筒,调节筒(3)与连接筒(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的凸起部(11)和右模板的凸起部(11)均呈矩形,连接筒(2)和调节筒(3)均为矩管,在调节筒(3)的两相对侧均设有一个向外凸起的滑块(31),在连接筒(2)其中两相对侧均设有一个与滑块(31)相配合并呈竖向设置的滑槽(22),在连接筒(2)的另两个相对侧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条形孔(23),在调节筒(3)两相对侧上间隔设有多个与条形孔(23)相对应的螺纹孔(32);所述调节筒(3)通过两螺栓穿过条形孔后,与螺纹孔配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7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