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杆扶正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9020.2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刘强;耿辉映;袁文;吴涛;张磊;窦殿勇;高董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E04H12/2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高亭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杆 扶正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杆扶正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导正机构和第二导正机构,所述第一导正机构与第二导正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正机构包括第一底座、支撑架和顶杆机构,所述支撑架和顶杆机构均与第一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导正机构包括第二底座、抱杆机构和拉杆机构,所述抱杆机和拉杆机构与第二底座铰接。本发明通过第一导正机构与第二导正机构实现对电线杆的推、拉、顶的动作,实现了电线杆的扶正过程,大大节省了人力,通过抱杆机构保证在扶正过程中电线杆不会发生侧倾,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电线杆扶正的便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杆扶正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因为风雨天气导致电线杆倾斜的现象,电线杆一旦倾斜,很容易对输电线路造成拉扯,严重时会将输电线路拉断,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因此,需要及时将电线杆进行扶正。
目前的电线杆扶正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大型吊运设备,直接将电线杆吊起;另一种是针对空间比较狭小或者山区无法使用吊运设备的情况时,主要使用人工拉拽的方式,通过人力将电线杆拉起并固定,但是耗费人力较大,而且在拉拽过程中电线杆很不稳定,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线杆扶正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杆扶正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导正机构和第二导正机构,所述第一导正机构与第二导正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正机构包括第一底座、支撑架和顶杆机构,所述支撑架和顶杆机构均与第一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导正机构包括第二底座、抱杆机构和拉杆机构,所述抱杆机和拉杆机构与第二底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连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底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设有限位支撑,所述限位支撑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缓冲垫,卡槽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支撑杆的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顶杆机构包括丝杠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端设有连接轴,第一底座的上端设有固定连接轴的轴座,液压缸的活塞杆上铰接有弧形顶板,第一液压缸的外侧设有套筒,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丝杠与支撑柱螺纹配合,所述丝杠的一端设有把手,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有转筒,所述转筒与套筒的侧壁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连有两根平行的套杆,两根套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套杆的上端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设有与套杆插接的插杆,所述插杆的上端设有拉块,所述拉块的一侧连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块套在连接柱的外侧并滑动配合,连接柱的外侧螺纹连有定位螺母。
优选的,所述拉杆机构包括拉板,所述拉板为弧形结构,拉板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拉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块内设有转孔,所述转孔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抱杆机构包括抱板、伸缩杆和限行杆,抱板为弧形板,所述限行杆的一端设有限行孔,所述限行孔内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限行孔滑动配合,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抱板连接,所述插杆的一侧设有耳板,所述限行杆的底部与耳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有压块,所述抱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压块滑动配合的导向杆,所述压块的侧壁上设有螺纹连有与抱板接触连接的顶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上均滑动连有脚杆,所述脚杆的上端设有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9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