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司法电子送达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1016.X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侯东圣;杜宇;郝玉琨;季静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06 | 分类号: | H04L67/06;H04L67/12;H04L9/40;H04L9/32;H04L67/1097;G06F21/64;G06Q50/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08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司法 电子 送达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电子送达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将电子格式的司法文书上传至法院系统;步骤2:使用受送达人的身份标识,将司法文书在服务器端进行加密存储;步骤3:法院系统根据受送达人的身份标识搜索匹配地址数据,实现地址信息共享;步骤4:通过共享地址信息将加密电子司法文书发送给当事人;步骤5:当事人接收到电子司法文书后返回送达回执;步骤6:将电子送达过程中的电子数据进行归集,构建全流程行为的电子证据,并完成真实性审查和固证;步骤7:将固定后的电子证据进行上链存证,供各法院节点共享追溯。本发明通过采用多源地址库的信息关联融合技术,最大程度定位受送达人,解决了送达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电子送达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司法送达是司法机关与案件当事人进行信息交互的基础性环节,对于保障诉讼活动正常进行和保障诉讼主体的诉讼权益具有重要作用。电子送达作为一种新型的送达方式,结合了司法程序和信息技术综合发展的成果,推进电子送达在司法体系的应用在国际上已形成广泛共识,现阶段在中国司法体系内推行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具有应然性。但是,电子送达业务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主体认证、地址收集、安全性及便利性等问题。
专利文献CN107147566A(申请号:CN201710325629.7)公开了一种司法送达平台及司法送达管理方法,司法送达平台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受送达人端,在客户端创建司法送达任务,并提交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向受送达人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带有受送达人端登入网址及登入方式的司法送达通知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确认回执发送给客户端;在受送达人登入受送达人端对司法文书进行查看后,受送达人端将送达确认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到送达确认信息后,对客户端发送送达回执,从而在客户端显示送达完成,以便开启后续司法程序。该专利相比直接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司法流程效率,但是在流程再造、功能协同、智能升级等方面尚未覆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电子送达管理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司法电子送达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将电子格式的司法文书上传至法院系统;
步骤2:使用受送达人的身份标识,将司法文书在服务器端进行加密存储;
步骤3:法院系统根据受送达人的身份标识搜索匹配地址数据,实现地址信息共享;
步骤4:通过共享地址信息将加密电子司法文书发送给当事人;
步骤5:当事人接收到电子司法文书后返回送达回执;
步骤6:将电子送达过程中的电子数据进行归集,构建全流程行为的电子证据,并完成真实性审查和固证;
步骤7:将固定后的电子证据进行上链存证,供各法院节点共享追溯。
优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根据法院、仲裁机构一年内诉讼、仲裁案件中的当事人地址,以及项目平台注册地址,建立三级置信地址;
步骤3.2:以实际送达和出庭情况为反馈,动态调节地址置信等级;
步骤3.3:以共享薄的形式构建联盟区块链,在法院、检察院、公证处、数字证书颁发机构、仲裁机构之间进行地址数据共享;
其中,采用国密标准对数据共享地址信息进行落盘加密。
优选的,所述步骤5包括:
步骤5.1:对受送达人身份进行二次验证;
步骤5.2:在二次验证身份后,当事人解密电子司法文书并进行查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未经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0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