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遮光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1583.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蕊;程靖;孙兵;张冬红;陈慧媛;王玉龙;韩二伟;尚永龙;周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华金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光 装置 采用 混合 弹种高 射频 连发 初速 测试 方法 | ||
1.一种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装置为圆筒形,一端设有螺纹,高度可调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装置设计为120mm-220mm可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装置带有螺纹一端用于与外部镜头螺纹连接,且两个连接部件的内径相同。
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遮光装置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天幕靶,使天幕靶处于待工作状态;所述天幕靶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启始靶和截至靶;每一组均包括透镜、光电转换器和信号调理电路;
步骤2:调节天幕靶光圈,改变光通量摄入,当光通量最小时,进行单发曳光弹射击并采集弹丸信号;当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的弹丸信号均为最大电压,且两靶对应弹丸信号脉宽相差不超过5%时,表示当前天幕靶能够进行曳光弹试验,则采用当前天幕靶进行混合弹种连发射击测试,然后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安装、调整遮光装置,判断弹种信号是否正常,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将遮光装置分别安装在两组天幕靶各自的透镜上,设置遮光装置初始高度H,并设置两组天幕靶光圈档位初始值;
步骤3.2:进行曳光弹单发射击测试,依据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的弹丸信号,通过调整遮光装置的高度,使得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的弹丸信号均为最大电压,且两靶对应弹丸信号脉宽相差不超过5%,从而得到遮光装置的确定高度;
步骤3.3:利用带有确定高度遮光装置的启始靶和截至靶,进行混合弹种连发射击测试,判断其中的非曳光弹丸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若是,则进入步骤4,若否,则调整光圈档位,返回步骤3.2;
步骤4:对混合弹种连发射击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1)计算曳光弹初速量值:
在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信号中找到曳光弹对应信号,并以信号脉冲上升达到最大电压值对应的点作为特征点;找到第i发曳光弹在两靶输出信号中对应特征点的时间t1i和t2i,根据公式vi=s/(t2i-t1i)计算得到第i发曳光弹的两靶中间速度,s为两天幕靶之间距离;得到多发曳光弹的两靶中间速度后,根据炮口修正公式解算出曳光弹初速量值;
(2)计算常规弹初速量值:
利用天幕靶系统自动根据常规弹的弹丸长度与天幕厚度进行数据解算,得到每发常规弹弹丸的两靶中间速度,并根据炮口修正公式解算出常规弹初速量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天幕靶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启始靶和截至靶;每一组均包括透镜、光电转换器和信号调理电路,其中光电转换器位于暗箱中,暗箱上方开有狭缝,透镜位于狭缝上方,形成角度为α的天幕;两组天幕靶间隔一定距离,当测试弹经过时,分别测得弹丸经过启始靶和截至靶的时刻,最终得到弹丸速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遮光装置初始高度H取15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两组天幕靶光圈档位初始值取天幕靶光圈的中间档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弹种高射频连发初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确定遮光装置高度的具体过程为:
若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的弹丸信号电压未达到最大电压,但两靶对应弹丸信号脉宽相差不超过5%,则降低遮光装置高度,以提高光通量的摄入;
若两靶对应弹丸信号脉宽相差超过5%,则提高遮光装置高度,以降低光通量摄入;
直至启始靶和截至靶输出的弹丸信号均为最大电压,且两靶对应弹丸信号脉宽相差不超过5%,得到遮光装置的确定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5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