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人跳绳测试智能计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2141.2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艳;黄文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5/20 | 分类号: | A63B5/20;A63B24/00;A63B71/06;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跳绳 测试 智能 计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人跳绳测试智能计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跳绳测试开始之前,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对每一待测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将身份验证通过的人作为参加跳绳测试的受测者;在跳绳测试开始之后,实时获取受测者的测试影像,并基于测试影像的第一帧进行受测者与测试位置的绑定;基于测试影像获取每一受测者的骨骼关键点信息,将每位受测者的实时跳跃轨迹保存成一段轨迹波形,通过对每位受测者的轨迹波形进行分析统计,记录每位受测者的实时成绩;将受测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成绩进行保存处理。本发明使用便捷且成本低,在保留相当精确度的同时使得跳绳计数过程更加快速方便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跳绳智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人跳绳测试智能计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跳绳是一种传统的体质锻炼与测试项目,同样也是各类教育单位、消防公安部门、部队的体质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准确且方便的进行跳绳计数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的跳绳测试与计数方法大致分为三类:1)人工计数或计时的方式,传统跳绳测试方式下,跳绳次数的统计采用的都是较为原始的人工计数、计时方法。通过肉眼观察跳绳次数,按秒表统计时间。2)利用传统机械装置进行计数,此类方法使用带有机械装置的跳绳计量设备,如计数跳绳等,例如申请号为202110351926.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跳绳旋转轴头、跳绳手柄设备,通过机械设备统计跳绳过程中绳子的甩动来统计跳绳次数,以及申请号为202110032034.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蜂窝网络通信的智能跳绳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在传统计数跳绳的机械结构基础上,对握把结构进行优化。3)使用人体识别的跳绳计数方法。例如申请号为202011309507.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姿态估计和TPA注意力机制的跳绳个数统计方法,通过人体识别算法检测人体,再将坐标的移动信息进行计数统计。
传统人工跳绳计数方法会面临人工计数疲劳、肉眼观测计时精度不够等缺陷,从而导致总体数据偏差较大,并且受测者有作弊风险。一旦技术人员受到干扰,或者跳绳速度较快,很容易错计数或漏计数。另一方面,在多人测试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效率低。
使用机械装置的跳绳计数设备虽然在计时、计数上相对人工测量更加准确,但使用繁琐、损坏率高。大部分此类跳绳使用较为简易的机械轮盘进行计数,损坏率极高,一经损坏计数将非常不准确。另一方面,此类机械装置的原理简单易懂,受测者易通过转动把手等方法进行作弊,导致最终获得的运动数据参考价值不高。并且由于机械装置调整空间小,容易使得测试标准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
使用人体识别的跳绳计数方法虽然在使用方面比传统机械跳绳有优势,但由于信息有限,简单的人体识别算法统计出的跳绳数据精度不高。并且在现有技术中,算法没有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在跳绳人员出现被绊倒,中断跳绳等情况下容易导致此方法出现致命错误。另一方面,此类跳绳统计方法还有待完善,现有的方法还缺少对人员的身份信息识别,以及跳绳结束后数据的存储方面的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人跳绳测试智能计数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跳绳计数方法计数精度不高,功能不够完善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人跳绳测试智能计数方法
在跳绳测试开始之前,基于待测者的人脸图像,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对每一待测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将身份验证通过的人作为参加跳绳测试的受测者;
在跳绳测试开始之后,实时获取包括所有受测者全身影像的测试影像,并基于所述测试影像的第一帧进行受测者与测试位置的绑定;
基于所述测试影像获取每一受测者的骨骼关键点信息,根据所述骨骼关键点信息将每位受测者的实时跳跃轨迹保存成一段轨迹波形,并通过对每位受测者的轨迹波形中的波峰和波谷进行分析统计,记录每位受测者的实时成绩;
将受测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成绩进行保存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锰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充电桩的存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