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2820.X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姜慧勤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振器 阻尼力 控制 联合 仿真 方法 | ||
1.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中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并设定不同控制模式,为不同控制模式设定各模式下可视化仿真软件simulink输入给carsim的变量,以及carsim输出给simulink的变量;所述控制模式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只有悬架减振器控制;第二种是既有悬架减振器控制又有轮边减振器控制;
步骤2,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中建立考察汽车平顺性的不同仿真工况;
步骤3,针对步骤1的每种控制模式,均在步骤2所述不同仿真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得到仿真控制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仿真方法还包括步骤4,将不同控制模式在不同仿真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为只有悬架减振器控制模式下设定simulink输入给carsim的变量,包括:
左前减振器阻尼力Fd_L1、右前减振器阻尼力Fd_R1、左后减振器阻尼力Fd_L2和右后减振器阻尼力Fd_R2;
为只有悬架减振器控制模式下设定carsim输出给simulink的变量,包括:
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Az_SM、簧载质量俯仰加速度AA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为既有悬架减振器控制又有轮边减振器控制模式下设定simulink输入给carsim的变量,包括:
左前减振器阻尼力Fd_L1、右前减振器阻尼力Fd_R1、左后减振器阻尼力Fd_L2和右后减振器阻尼力Fd_R2;
左前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L1、右前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R1、左后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L2和右后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R2;
为既有悬架减振器控制又有轮边减振器控制模式下设定carsim输出给simulink的变量,包括:
左前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L1、右前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R1、左后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L2和右后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R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考察汽车平顺性的不同仿真工况包括两种,分别是大冲击路面工况和高频输入工况;
所述大冲击路面工况具体为:车辆驶过减速坎,所述减速坎是长为500mm、高为50mm的三角凸块,设置汽车行驶速度30km/h,匀速通过;
所述高频输入工况具体为:车辆驶过搓板路,所述搓板路的高为70mm,长为350mm,搓板间隔为150mm,设置汽车行驶速度30km/h,匀速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针对只有悬架减振器控制模式,在步骤2所述不同仿真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得到仿真控制结果具体包括:
在当前仿真工况条件下,以左前减振器阻尼力Fd_L1、右前减振器阻尼力Fd_R1、左后减振器阻尼力Fd_L2和右后减振器阻尼力Fd_R2为控制变量,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Az_SM和簧载质量俯仰加速度AAy为目标变量;
可视化仿真软件simulink利用PID控制器确定控制变量的输入值,进而得到减震器阻尼力并输入给carsim,carsim计算汽车的各目标变量值并输出给simulink;
simulink判断各目标变量值是否在期望的范围内,如果存在某目标变量值不在期望的范围内,则利用PID控制器对控制变量进行调整后,得到减震器阻尼力并输入给carsim,carsim计算汽车的各目标变量值并输出给simulink;
simulink再次判断各目标变量值是否在期望的范围内,若存在某目标变量值不在期望的范围内,则利用PID控制器继续调整,直至所有目标变量值均在期望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针对既有悬架减振器控制又有轮边减振器控制模式,在步骤2所述不同仿真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得到仿真控制结果具体包括:
在当前仿真工况条件下,以左前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L1、右前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R1、左后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L2和右后车轮附加垂向力F_AUX_EXT_R2为控制变量,左前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L1、右前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R1、左后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L2和右前减振器运动速率CmpRD_L2为目标变量;
可视化仿真软件simulink利用PID控制器确定控制变量的输入值,进而得到车轮附加垂向力并输入给carsim,carsim计算汽车的各目标变量值并输出给simulink;
simulink判断各目标变量值是否在期望的范围内,如果存在某目标变量值不在期望的范围内,则利用PID控制器对控制变量进行调整后,得到车轮附加垂向力并输入给carsim,carsim计算汽车的各目标变量值并输出给simulink;
simulink再次判断各目标变量值是否在期望的范围内,若存在某目标变量值不在期望的范围内,则利用PID控制器继续调整,直至所有目标变量值均在期望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8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型定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烘烤炉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