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半浮态浇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3086.9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8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宗贤;蔡炎标;荣国城;吴旭东;梁建文;刘少炜;庄海银;吴启霖;刘辉;杨欢;常筝;韦东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戴文仪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沉管半浮态 浇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管混凝土半浮态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干坞内进行沉管总体钢壳结构组装或总拼;在坞内进行沉管底板隔仓、全部或部分墙体隔仓混凝土浇筑;将在坞内完成部分混凝土浇筑的沉管浮运至水上浮态浇筑工位;在浮态浇筑工位进行沉管剩余墙体隔舱、顶板隔舱混凝土浇筑。沉管混凝土浇筑采用在干坞陆域施工场内进行部分浇筑和在水上进行第二次浇筑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对坞底承载力、浮运航道水深尺度及干坞底标高的要求;与全程干坞浇筑的方式相比既缩短了干坞的使用周期,更缩短了沉管浇筑和运输的整体工期,又减少了临时工程疏浚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壳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半浮态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钢壳沉管隧道主要结构为钢板+混凝土+钢板的“三明治”形式,钢壳沉管隧道为外壳和内壳钢板拼焊加工成形,并且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有多个浇筑隔舱的一种沉管结构。这种钢壳沉管在沉放前,需要向浇筑隔舱中浇筑混凝土以完成沉管预制工作。
目前国内,钢壳沉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主要为全陆域坐底浇筑法和浮态浇筑法两种。全陆域坐底浇筑法是在干坞内进行管节隔舱浇筑,在坞内浇筑有利于施工设备布置,施工较为便利。但是,全陆域坐底浇筑法对坞底承载力要求高、干坞深度尺度要求较大、钢壳沉管浇筑完成后对浮运航道的选择范围缩小,同时加大了浮运航道疏浚量。而浮态浇筑由于部分混凝土在水中进行浇筑在水中进行浇筑,受水流影响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采用全陆域坐底干坞浇筑对场地、坞底承载力及干坞水深尺度、管节浮运航道疏浚工程量等需求较高难以满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管混凝土半浮态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干坞内进行沉管总体钢壳结构组装;
在干坞内进行沉管底板隔舱、部分墙体隔舱混凝土浇筑;
将在干坞内部分浇筑完成的沉管浮运至系泊码头浇筑工位;
在系泊码头浇筑工位进行沉管墙体隔舱、顶板隔舱混凝土浇筑。
优选地,
步骤1、一次浇筑前期准备:包括在干坞内进行支墩布置、沉管总体结构组装和干坞内浇筑设备就位;
步骤2、一次浇筑:包括
在干坞内对沉管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温度及变形监测;
在干坞内对沉管进行部分墙体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温度及变形监测;
上述浇筑完成后进行一次舾装;
步骤3、二次浇筑前期准备:将部分浇筑的沉管浮运至水上浮态浇筑工位,浮态浇筑设备就位;
步骤4、二次浇筑:
在水上浮态浇筑工位进行剩余墙体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温度及变形监测;
在水上浮态浇筑工位进行顶板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温度及变形监测;
上述浇筑完成后进行二次舾装。
优选地,在二次舾装之前,浇筑管内压舱混凝土进行干舷高度调节。
优选地,混凝土浇筑过程同时进行混凝土脱空监测和修复。
优选地,沉管包括底板、墙体和顶板,底板、墙体和顶板均匀分成若干浇筑段。
优选地,在干坞内对沉管使用料斗、缓冲串管、拖泵和布料机配合进行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3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