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空气源热声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3320.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庞晓敏;马素霞;张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5B25/00;F25B41/4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程小娟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空气 源热声热泵 系统 | ||
1.一种新型空气源热声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声热泵机组和空气源热泵机组;
所述热声热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线压缩机(1)、次室温换热器(2)、热缓冲管(3)、高温换热器(4)、回热器(5)、主室温换热器(6)和直线发电机(7);
所述的直线压缩机(1)产生的声波在所述回热器(5)中消耗,转化为热能,在回热器(5)两侧形成温度梯度,在所述高温换热器(4)中将热量释放;
所述的直线发电机(7)作为膨胀侧电机,调节热声热泵机组内部的阻抗分布,同时回收热声热泵机组余下的声功,并将其转化为电功输出;
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涡旋式压缩机(8)、冷凝器(9)、蓄热器(10)、蒸发器(11)、气液分离器Ⅰ(12)、气液分离器Ⅱ(13)、热力膨胀阀Ⅰ(14)、热力膨胀阀Ⅱ(15)、电磁阀Ⅰ(16)和电磁阀Ⅱ(17);
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8)包括吸气口、排气口、补气口;
所述涡旋式压缩机(8)由热声热泵机组中直线发电机(7)的输出电功驱动;
所述涡旋式压缩机(8)的排气口与冷凝器(9)的气体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9)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与电磁阀Ⅰ(16)的进口连接,电磁阀Ⅰ(16)的出口与双盘管式蓄热器(10)的第一进口连接,蓄热器(10)的第一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Ⅰ(14)的进口连接,热力膨胀阀Ⅰ(14)的出口与蒸发器(11)的进口连接,蒸发器(11)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Ⅰ(12)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Ⅰ(12)的气体出口与涡旋式压缩机(8)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冷凝器(9)出口的另一个支路与电磁阀Ⅱ(17)的进口连接,电磁阀Ⅱ(17)的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Ⅱ(15)的进口连接,热力膨胀阀Ⅱ(15)的出口与蓄热器(10)的第二进口连接,蓄热器(10)的第二出口与气液分离器Ⅱ(13)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Ⅱ(13)的气体出口与涡旋式压缩机(8)的补气口与连接;
所述蓄热器(10)的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通过中间环路(18)与高温换热器(4)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2.一种新型空气源热声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声热泵机组和空气源热泵机组;
所述热声热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线压缩机(1)、次室温换热器(2)、热缓冲管(3)、高温换热器(4)、回热器(5)、主室温换热器(6)和直线发电机(7);
所述的直线压缩机(1)产生的声波在所述回热器(5)中消耗,转化为热能,在回热器(5)两侧形成温度梯度,在所述高温换热器(4)中将热量释放;
所述的直线发电机(7)作为膨胀侧电机,调节热声热泵机组内部的阻抗分布,同时回收热声热泵机组余下的声功,并将其转化为电功输出;
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涡旋式压缩机(8)、冷凝器(9)、蓄热器(10)、蒸发器(11)、气液分离器Ⅰ(12)、气液分离器Ⅱ(13)、热力膨胀阀Ⅰ(14)、热力膨胀阀Ⅱ(15)、电磁阀Ⅱ(17)、电磁阀Ⅲ(19)、电磁阀Ⅳ(20)和电磁阀Ⅴ(21);
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8)包括吸气口、排气口、补气口;
所述涡旋式压缩机(8)由热声热泵机组中直线发电机(7)的输出电功驱动;
所述涡旋式压缩机(8)的排气口与冷凝器(9)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9)的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与电磁阀Ⅲ(19)的进口连接,电磁阀Ⅲ(19)的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Ⅰ(14)的进口连接,热力膨胀阀Ⅰ(14)的出口与蒸发器(11)的进口连接,蒸发器(11)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Ⅰ(12)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Ⅰ(12)的气体出口与涡旋式压缩机(8)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冷凝器(9)出口的另一个支路与电磁阀Ⅱ(17)的进口连接,电磁阀Ⅱ(17)的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Ⅱ(15)的进口连接,热力膨胀阀Ⅱ(15)的出口与单盘管式蓄热器(10)的进口连接,蓄热器(10)的出口分别与电磁阀Ⅳ(20)和电磁阀Ⅴ(21)的进口连接;电磁阀Ⅳ(20)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Ⅱ(13)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Ⅱ(13)的气体出口与涡旋式压缩机(8)的补气口连接;电磁阀Ⅴ(21)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Ⅰ(12)的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Ⅰ(12)的气体出口与涡旋式压缩机(8)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蓄热器(10)的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通过中间环路(18)与高温换热器(4)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33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