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轴机械臂的立体空间触屏设备可视化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4355.3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钱巨;金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B11/00;G01B11/24;B25J11/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孙建朋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械 立体 空间 设备 可视化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轴机械臂的立体空间触屏设备可视化测试方法,包括一套用于立体空间触屏设备测试的机器人装置和一套依托该装置的可视化测试脚本的执行方法。机器人装置包括多轴机械臂、深度相机、操作台、被测设备。测试引擎包括一套用于减少触控误差的校准机制,一套用于确定三维空间中目标控件位置的定位算法,和一套触控运动规划算法,以及由此构成的测试脚本执行方法。本发明通过基于多轴机械臂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实现了对立体空间设备的非侵入式测试,解决了立体空间设备上图形界面软件难以测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轴机械臂的立体空间触屏设备可视化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屏设备的大范围普及,大量触屏应用程序蓬勃发展,构建了触屏应用生态系统的同时也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挑战。如果没有好的软件测试技术,测试人员将会花费大量精力在重复单调的测试当中,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测试自动化是指在预设条件下自动运行相关应用,检查运行结果,把以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与传统人工测试相比,触屏设备的自动化测试可以大大减少时间消耗和人力浪费,避免重复的人工操作,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在触屏设备测试自动化领域,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技术,并设计了相关工具。这些测试自动化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测试自动化技术、可视化测试技术与非侵入式机器人测试技术。
传统测试自动化技术通过控件标签,索引,坐标等执行GUI(用户图形界面)操作,例如UIAutomator、Robotium和Appium66。传统测试自动化技术由于需要控制操作系统的底层控件,对被测设备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界面框架具有较强依赖性。
可视化测试技术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控件图像执行GUI测试,以此摆脱对于界面框架的依赖性,例如Sikuli、JAutomate和AirTest等。此类可视化GUI测试主要通过在所得屏幕图像上进行控件识别获得控件位置,只需与操作系统交互,而无需通过界面框架了解界面布局结构,跨平台性更强。然而以上两种测试技术均没有摆脱系统的牵制,都需要通过被测设备提供系统接口,属于侵入式测试,对于一些无法提供操作系统接口的封闭系统(例如GoPro,ATM机等)将无法开展测试。另一方面,以上两种测试技术的测试动作直接在底层系统中激发,而不是通过真实用户界面激发,常常无法模拟真实的用户体验,其结果可能不是很可信。
非侵入式机器人测试技术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来模拟用户与被测设备的真实交互体验,不再通过底层系统激发测试动作,而是通过二维机器人点击屏幕实现测试动作,摆脱了对于被测设备的系统权限依赖,跨平台性更强,同时模拟用户与设备的交互过程使得测试结果更可信。然而该技术使用的二维机器人仅适用于水平放置的移动设备的自动化测试,无法对于一些结构和姿态复杂的立体空间设备(例如ATM机)进行有效测试,适用范围小,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轴机械臂的立体空间触屏设备可视化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轴机械臂的立体空间触屏设备可视化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立体空间触屏设备测试的机器人装置;
所述机器人装置包括多轴机械臂、深度相机、操作台、被测设备;
所述被测设备上安装有触控屏幕,被测设备部署在操作台上,触控屏幕所在面与操作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多轴机械臂与深度相机固定在操作台上,深度相机位于被测设备正前方,多轴机械臂位于被测设备侧方;
所述深度相机无遮挡拍摄被测设备屏幕全貌;
所述多轴机械臂能到达被测设备屏幕上任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