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4684.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石俊杰;王成;符饶生;缪培凯;凌云剑;王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8G18/66;C08G18/42;C08G18/62;C08G18/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云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的平均摩尔质量≤6000g/mol;热塑性聚酯,热塑性聚酯的平均摩尔质量在2000~6000g/mol之间;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在30000~60000g/mol之间;聚合二异氰酸酯,聚合二异氰酸酯的平均摩尔质量≥1000g/mol。本发明的聚氨酯热熔胶,由于原料的搭配,所得聚氨酯热熔胶可兼具较高初粘力和较低黏度,黏度稳定性优异,同时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因具有粘接迅速、粘接范围广、可反复加热、多次粘接、性能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目前市场上的热熔胶主要包括反应型(聚氨酯、聚烯烃和有机硅)和非反应型(热塑性)两种。
提升热熔胶的初粘力,是热熔胶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分子量的主体树脂(包括反应型和非反应型),主体树脂的高分子量导致高黏度,因此,常见的热熔胶,即使在高的施胶温度下,依然具有上万至十几万mPa·s的熔融黏度,这对施胶造成不便(初粘力高)。进一步的,高的施胶温度,一方面带来更高的能耗;另一方面,当施胶温度较高时,冷却后,在热熔胶内部以及热熔胶与基材(待粘合部件)之间,均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进而降低粘接牢固度;最重要的是,在高的施胶温度下,反应型热熔胶的活性成分会发生多种副反应,进而导致热熔胶失效。
降低热熔胶的黏度,也是热熔胶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为降低黏度,行业内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添加增塑剂;另一种是采用低分子量的增粘树脂(主体树脂)来降低黏度;但是这两种方法在降低黏度的同时,往往直接导致初粘力的下降。对于反应型热熔胶,行业内还可以通过添加过量的异氰酸酯单体的方法降低黏度,但是这种方法获得的热熔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空气、影响施工人员健康的气体(异氰酸酯或其分解产物);还有部分商家会通过在原料中增加扩链剂的方法降低黏度,但是这种方法在降低黏度的同时也会降低初粘力。
综上,现有的热熔胶,难以同时实现热熔胶的高初粘力、低黏度,优异的黏度稳定性,以及环保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聚氨酯热熔胶,由于原料的搭配,所得聚氨酯热熔胶可兼具较高初粘力和较低黏度,优异的黏度稳定性,同时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聚氨酯热熔胶在粘合温度敏感材料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制备原料包括:
聚酯多元醇,所述聚酯多元醇的平均摩尔质量≤6000g/mol;
热塑性聚酯,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平均摩尔质量在2000~6000g/mol之间;
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在30000~60000g/mol之间;
聚合二异氰酸酯,所述聚合二异氰酸酯的平均摩尔质量≥1000g/mol。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聚酯多元醇具有反应性(是一种活性原料),可以进一步形成大分子主链,进而增加本发明所得聚氨酯热熔胶的内聚强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聚酯多元醇的平均摩尔质量越高,所得聚氨酯热熔胶的主链分子量越高,进而会导致初粘力和黏度的同时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