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7969.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平;陈宇轩;王鼎;黄晓宏;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G01N3/00;G01N25/00;G06F119/0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刘洋洋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高温 吸热 疲劳 损伤 评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吸热管的温度场分布和等效应力分布,以冯米拉斯强度准则确定吸热管的潜在危险点;
(S2)通过拟合吸热管的低周疲劳测试数据确定吸热管材料的疲劳特性参数,利用所述等效应力分布通过拟合吸热管的单轴蠕变测试数据获得吸热管材料的蠕变特性参数;
(S3)利用所述疲劳特性参数确定吸热管的疲劳寿命,利用所述潜在危险点的温度和所述蠕变特性参数确定吸热管的蠕变寿命;
(S4)结合吸热管的设计寿命、所述疲劳寿命、所述蠕变寿命计算得到吸热管的疲劳损伤值Dc和蠕变损伤值Df;
(S5)将所述疲劳损伤值Dc和所述蠕变损伤值Df代入下式计算得到吸热管的综合损伤系数DA:
其中,以蠕变损伤为横坐标,疲劳损伤为纵坐标,原点o与坐标点M(Df,Dc)的连线OM与吸热管的损伤容许域的交点为G(D′f,D′c);
若DA1,则吸热管无法满足设计年限;若DA≤1,则吸热管能够满足设计年限,且该数值越小,吸热器设计的安全裕度越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利用公式(9)和公式(10)计算得到吸热管的疲劳损伤值Dc和蠕变损伤值Df:
其中,吸热管的设计寿命包括吸热管的载荷循环寿命和运行时长寿命,ndesign为吸热管的载荷循环寿命,tdesign为吸热管的运行时长寿命,tc(σeq,T)为吸热管的蠕变寿命,nR(σeq,T)为吸热管的疲劳寿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吸热管的温度场分布的获取方法为:
(S1.1)确定吸热管的尺寸参数、进出口条件和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
(S1.2)以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为控制方程,建立共轭传热模型;
(S1.3)利用所述共轭传热模型,以所述进出口条件和所述热流密度分布作为边界条件,结合所述尺寸参数,通过有限体积法,对吸热管壁温进行模拟计算,获取吸热管的温度场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吸热管的等效应力分布的获取方法为:
(S2.1)计算吸热器的径向热应力分量σr,T、周向热应力分量σθ,T、轴向热应力分量σz,T;
(S2.2)计算吸热器的径向压应力分量σr,P、周向压应力分量σθ,P、轴向压应力分量σz,P;
(S2.3)利用公式(3)对相同方向上的热应力分量和压应力分量进行线性叠加,计算吸热管的径向等效应力分量σr、周向等效应力分量σθ、轴向等效应力分量σz:
(S2.4)根据所述等效应力分量利用公式(4)计算吸热管的等效应力分布σeq: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利用公式(1)计算吸热器的热应力分量σr,T、σθ,T、σz,T:
式中,ΔT为所述最大壁温差,E为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α为热膨胀系数,ro为吸热管外径,ri为吸热管内径,r为吸热管任意位置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79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 下一篇:应用加载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