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法脱硫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0673.0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6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罗静;汤飞宇;周于平;许春刚;张军;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久丰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96;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丰豪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节能 装置 | ||
1.一种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自其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洗涤降温段、吸收段和细微颗粒物控制段,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喷淋层和设置于所述喷淋层下方的气液分离器;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包括洗涤循环槽,使得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因避免在所述吸收塔的外部设置额外的用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洗涤循环槽而能够形成闭式循环液回路,在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气液分离器的下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洗涤循环泵的入口直接连接、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连接、并且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喷出的循环液由所述气液分离器收集后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回流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
其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下部部分采用与所述上部部分相比较高浓度的硫铵溶液进行洗涤以去除细微颗粒物中的至少一部分,而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上部部分采用与所述下部部分相比较低浓度的硫铵溶液进行洗涤以进一步去除剩余细微颗粒物;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位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系统构造成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以防止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低于预定最小值或高于预定最大值而导致所述循环液带气,其中,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控制在0.2至1.5米之间;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涡流机构,所述防涡流机构包括机械式格栅和多管出液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夹气机构,所述防夹气机构包括沟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沟槽外部的气液分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沟槽,所述沟槽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连接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循环槽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循环槽被构造成单独的部件并且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而所述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的顶部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喷淋层的下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系统构造成与外部工艺水的管线连接,以调节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工艺水的管线中设置有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液位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所述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控制在0.3至0.8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设置有排水管线,所述排水管线在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设置于所述洗涤循环泵和所述喷淋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线将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循环液中的至少一部分排到氧化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至所述吸收段的循环槽中,用于将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循环液中的至少一部分排放到所述吸收段的循环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久丰热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久丰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6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